姚勁波收購安居客的這三年

姚勁波收購安居客的這三年

我曾經採訪過姚勁波,問過他一個問題,關於為什麼58同城基於本地化生活服務,只做類似分類信息之類的淺度信息。姚勁波思索了一會,告訴我:“這就是我們的護城河。”

看似簡單的回答之後,是58同城在本地化生活服務維度給出了一份更豐滿的答案,這從剛剛公佈的58同城2017年度以及Q4財報可以看出:58同城2017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27.647億人民幣(4.231億美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超過公司27.25億人民幣的預期上限;毛利為25.018億人民幣(3.829億美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9%。同時,58同城仍然維持了高達90.5%的毛利率水平。

58同城的轉折之年,應該是2015年,那一年最有影響力的互聯網事件就是58同城和趕集網的合併,其實還有不少事件被忽視:3月戰略投資土巴兔、收購安居客、4月入股趕集網、5月併購中華英才網、與趕集網合併。

回頭來看,2015年基於本地化生活服務的O2O行業還在血戰的時候,58同城完成了自己的佈局,覆蓋全領域的生活服務平臺,業務範疇覆蓋招聘、房產、汽車、金融、二手及本地服務等各個領域。與市場上快遞、送餐等高頻服務相比,本地化信息服務相對低頻但市場廣闊,相應的邊界並不是在於產品和服務的深度,而是先解決基本問題:行業的信息,平臺的本質既然具有信息和生活服務屬性,應該發揮優勢,這時候姚勁波的“護城河”理論,也就發揮了作用。

龜兔賽跑:房產業剩者為王背後的58邏輯

如果從58覆蓋的行業來看:招聘、房產、汽車、金融、二手,任何一個行業,足夠支撐百億美金估值的公司,所以2015年的佈局,是正確的選擇,但58選擇的路徑拿到相關行業來看,卻是不走尋常路。

2015年3月,58收購了安居客,當時這個舉動並未引起房產界的重視,因為當年的基於互聯網的O2O熱潮,也正在風口浪尖:

首先是2014年下半年,搜房網宣佈放棄媒體業務,全面轉型房產交易平臺,並且改名叫做房天下,同年10月份,鏈家宣佈與搜房網決裂,全面停止合作。搜房後來做了中介業務,與鏈家的業務發生競爭,但截止今日,搜房的轉型似乎被驗證失敗,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從財報上的虧損,在往年是不可想象的。但當時房產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要顛覆鏈家的愛屋吉屋,一家互聯網公司:2015年11月,愛屋吉屋完成E輪融資,總金額1.5億美元,由淡馬錫、高瓴領投,晨興、高榕、順為、GGV跟投,愛屋吉屋累計融資額達到了3.5億美元,風光一時!

當時業界統一的看法是,基於線下的交易是未來的趨勢,所以包括房多多、搜房、樂居、焦點、好屋中國在當年的房產電商大戰,也包括還在延續的互聯網中介的戰鬥,都表明,線下市場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但並未有贏家。

下半場的戰場大家依舊關注線下,但放眼望去:垂直網站的媒體業務大幅縮水,大家的財報都不好看;房多多從電商業務轉型關注存量房交易;愛屋吉屋生死未卜;鏈家似乎是最紅的,但近乎壟斷式的發展方式,引發了諸多爭議,究其還是鏈家一家公司而非一個開放式平臺……

從58同城的財報上可以看出,付費會員成為重要的增長點:截止到四季度末,包括58同城、趕集網、安居客在內的平臺付費會員數量約265.4萬,會員服務貢獻10.388億人民幣(1.59億美元)的營收,人民幣同比增長27.9%。

數據顯示,2017年58同城、安居客、趕集網三網房產業務覆蓋城市及區域超600城,新增房源信息量較2016年同比增長約30%,房產業務APP端瀏覽量增長約70%,新房覆蓋樓盤達7萬+。

也就是說:

2015年之後,垂直網站本身依靠的房地產客戶,媒體收入和電商收入經歷了大起大落,在2018年,房地產政策收緊的時候,未來可能會處在一個窗口期,等待下一次房地產二級市場的復甦,而本身二手房業務並不是他們的強項。

轉型後的搜房與原來的客戶鏈家的直面競爭,看上去是鏈家暫時取得上風,但樹大招風,愛屋吉屋、房多多等網站多看著這塊巨大的蛋糕。

反而在市場鉅變的時候,58同城、安居客、趕集網構建了三網協同,形成了巨大的入口優勢,協同效應帶來了行業影響力,在其他同類型公司火拼線下的時候,專注發展,如果從業務收入構成上,付費用戶的主要服務,還是集中在信息發佈類,也就是中介所說的“端口費”,其實這本身就是中介行業的“剛需”,因為的確是有明顯效果,這裡的邏輯是:端口獲客成本是房產行業獲客成本相對很低的方式,這時候,58集團堅持做平臺的經濟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而在這三四年的市場變化中,58同城旗下的房產業務,卻完成了自己的組合和升級:58同城不斷優化自己的房產產品,在建立了二手房生活服務市場壁壘之後,2017年開始加強租房市場的佈局,並且逐步開拓在新房、品牌公寓等領域的合作。

除了業務的廣度之外, 58集團在房產信息服務的深度上也不遺餘力。比如為了保證房源的真實性,通過物理校驗和平臺巡檢的方式來保障信息真實性,姚勁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也表示繼續完善大內容戰略、推進全連接及信息質量”他舉例,58同城、安居客等在支持用戶發佈房源信息的同時,增加了中介與用戶的線上問答、視頻看房等內容功能。並不斷完善行業新聞、政策、社區、經驗等信息集成,幫助用戶實施決策。

並且姚勁波承認了,目前在房產業務之外,這樣的做法也已經在招聘、汽車等垂直業務廣泛應用。58同城選擇了利潤和支付能力較強的行業,如招聘、汽車、房產、金融等,行業涉及廣泛的好處是用戶集中,儘管不去做深度的線下服務,但平臺的經濟價值隨著行業影響力的提升,收入也在提升,最終獲取的是屬於行業產業鏈的回報,所以本地化服務並非要完全靠交易閉環來收益。

從盈利模式上來看:網站的用戶不是來看新聞的,就是來找租房、招聘信息的。而付費會員不僅貢獻了營收,還給網站帶來了讀者要看的內容。有了內容,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58集團順理成章地做起了變現生意,賺取不菲廣告的收入這是目前的商業邏輯。58集團的觸角已經到達縣級市,市場唾手可得,看上去,58集團也有足夠的耐心,至於何時到來並不重要,這似乎是每個公司都抵擋不住的野心吧?58焉能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