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14日晚,被拐24年的貴州男子羅光才,在志願者的陪同下,從福建乘車趕到貴州的老家,終於見到了失散24年的父母和親人。當晚,天氣寒冷,卻充滿著如春的暖意。看著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小兒子,父母親先是激動的抱頭痛哭,繼而笑得合不攏嘴。她說,只要兒子願意,這個家歡迎他一直呆下去。雖然過去一年了,但是,當時參加送他回家的志願者,至今仍感動的,熱淚盈盈。這是當時拍攝的,家人團聚時的場景。


去年1月14日晚,被拐24年的貴州男子羅光才,在志願者的陪同下,從福建乘車趕到貴州的老家,終於見到了失散24年的父母和親人。當晚,天氣寒冷,卻充滿著如春的暖意。看著這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小兒子,父母親先是激動的抱頭痛哭,繼而笑得合不攏嘴。她說,只要兒子願意,這個家歡迎他一直呆下去。雖然過去一年了,但是,當時參加送他回家的志願者,至今仍感動的,熱淚盈盈。這是當時拍攝的,家人團聚時的場景。

“噼裡啪啦、噼裡啪啦”歡迎鞭炮聲就響起了。“媽媽、爸爸,我回來了!”站在家門口迎接的母親,一把抓住失散24年的兒子痛哭起來。今年30歲的羅光才,已是一名3個孩子的父親,跟隨他回來的還有三個孩子和妻子。

據瞭解,他家裡四姐妹,大姐羅光會,二姐叫羅光榮,三哥叫羅光華,他是老么,小名叫小老么。1993年5月21日,他的父母外出打工,留下11歲的大姐照顧他和哥哥,當天早上,他的爺爺去鎮上趕集,便叫上他一起上街趕集,到了街上後,趕集人太多,他與爺爺走散,下午5時許,父母回到家中沒有看見他,獲知跟爺爺趕集去了。


母親趕到爺爺住的地方去接他時,爺爺才道出孩子在鎮上走丟的消息,一家人立即到鎮上尋找,可是找遍整個鎮每個角落也沒有發現兒子的身影。“我當時是被一個40多歲的女人帶走的。”他稱,他跟著那陌生女人坐了火車、汽車、摩托車,一路長途跋涉才來到現在福建莆田的養父母家裡,安頓好一切後,養父母給他重新取了一個名字叫蘇宗新。

此時的他已經5歲,有了一定的記憶,為了不讓自己忘記親生父母,每天在心裡默默一遍又一遍回憶老家的樣子,父母的樣子,自己的名字,很多時候,做夢都在想家。圍坐在火爐邊,張德英緊緊抓住兒子的手,逐一介紹到:“這是大姐羅光會,二姐叫羅光榮,三哥叫羅光華。你還記得嗎?”母親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幫他找回兒時的記憶。由於他離家時間太長,已經聽不太懂老家的方言,面對著眾多親友的問候,只能笑臉相迎。

哥哥很激動地說,弟弟雖然已經走失了20多年,但是臉卻一點都沒變,長得很像三弟。“我曾經許過願,希望在我40歲時弟弟能找回來,今年正好40歲,我簡直比中了大獎還開心”。母親說,兒子走失那年簡直生不如死,她每天晚上都是抱著他的照片看,看了就哭,哭累了才能入睡。有幾年她甚至不敢走親戚,就怕聽到別人提起兒子兩個字,她的眼淚就止不住了。


這24年來,她們夫妻兩人,去過很多地方尋找兒子,每次懷著激動的心情去,均是失望而回,但他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找到兒子。雖然養父母對蘇宗新也很好,但是從5歲起,他要找尋親生父母的念頭就一直沒斷過。2015年6月,他在一個尋親網站上登記了自己的信息。之後,網站志願者對其幫扶。

在志願者的引導下,這些零碎的回憶再次被翻開:“媽媽曾用竹子編的揹簍揹著我、家門口墊腳的石頭能砸餅、看過家人養蜂蜜”。也許是時間太久,父母和他的名字在他的記憶中也變成相似音,因此,他在網站上登記自己被拐前的名字叫“婁恭彩”,母親叫“宗黛英”。後來,志願者發現一則尋子貼,便立即聯繫對方通過DNA比對,最終,通過DNA比對,蘇宗新就是張德英夫婦失散24年的兒子羅光才。

爸媽表示:“我們要尊重兒子的意思,不論他今後選擇在哪裡,我們都不會怪他。”他說,福建的養父母對他也很好,家裡還有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雖然找到了親生父母,但也要顧及養父母的感受,畢竟兩邊都是最親的人。“這幾天,我會多陪陪父母,然後返回福建家過年,今後,會常來貴州看他們,做到一名兒子孝老的職責。”他說。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頭條號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