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度這麼大!“豬傷害”很嚴重

經歷了2014年至2017年的持續走高後,生豬價今年開始“摔跟頭”。

省物價局監測數據顯示:5月22日,我省生豬出場價為9.65元/公斤,較今年以來的最高價15.28元/公斤(1月9日),下跌36.85%。豬糧價比為4.6∶1,遠低於6∶1的盈虧平衡點,養殖戶瀕臨重度虧損狀態。

相較於“一年賺、二年平、三年虧”的基本規律,本輪“豬週期”來得有些晚,時間拉得也有些長,養殖戶亟盼止虧。

幅度這麼大!“豬傷害”很嚴重

一頭豬虧100元到150元

豬肉價格持續走低,現在買豬肉比較實惠。省物價局5月21日的監測數據顯示:我省豬精瘦肉、腿夾肉、肋排每公斤均價分別為28.5元、19.94元和33.54元。同比去年分別下跌10.88%、19.01%和10.75%。

豬肉價格走低,我省生豬市場生產能力仍較為穩定。一季度,全省生豬存欄2186.34萬頭,同比增長1.4%,漲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全省生豬出欄1142.15萬頭,同比增長3.1%,漲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個百分點。

對養殖戶而言,豬養得越多,虧得越多。省物價局測算:5月,我省生豬出欄價格僅9.65元/公斤,而大型養殖場成本價在12元/公斤左右,中小型養殖場成本價在13元/公斤左右,均處於虧損經營狀態,中小型養殖場戶尤為艱難,出欄一頭50公斤的豬,要虧100元到150元。

大戶在硬挺,小戶生存難

“‘豬週期’被拉長,與國家禁養限養政策和生豬養殖戶結構調整有一定關係。”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環保力度持續加大,生豬禁養限養工作不斷加強,禁止自然保護區、居民生活飲水水源區、城市鄉鎮居民聚集區等地建生豬養殖場。對生豬養殖戶的養殖規模、養殖方法也予以規定。大量小、散、亂的生豬養殖戶被淘汰,我省生豬養殖產業逐步進入“大戶”時代。

幅度這麼大!“豬傷害”很嚴重

該負責人說,短時間內切斷了散戶的生豬供給,市場上的生豬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進而導致了從2015年至2017年,生豬價格持續走高,擺脫了“三年豬週期”的束縛。

在生豬養殖效益可觀的刺激下,生豬養殖大戶存欄和出欄量急劇增加。尤其是在2016年底生豬價格最高時,我省補欄量達到峰值。而補欄種豬從繁育到育肥需要一年時間,生豬遂在今年年初爆發式出欄。生豬市場供應量大幅超過需求量,導致了今年生豬價格的持續下滑。

此外,國外發達國家畜牧業現代化程度高,糧食價格低,生產成本低,國外豬價大大低於國內。2015年至2016年,國內市場豬價走高,國家為了進行調控,增加了豬肉進口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國內豬肉價格。

生豬價格後期走勢如何?省物價局相關人士指出,從供應端看,目前,小規模養殖戶已經出現嚴重虧損,正在觀望和退出市場。受環保管控、養殖用地緊張等多種因素影響,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數也在下跌。規模化的大型養殖戶基本保持正常生產,產業資本和集團公司還在持續增加產能。

從需求端看,夏季是豬肉消費的淡季,市場需求依然乏力,二季度豬價會出現小幅度上下波動,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可能出現回暖,但幅度不大,今年豬價難回前兩年的高價位。

幅度這麼大!“豬傷害”很嚴重

減小“豬傷害”,多方在行動

如何將“豬週期”的傷害減到最小?我省相關部門在積極想辦法。

首先是打通信息壁壘,讓市場行情更透明。

1月,省物價局聯合農業、畜牧、統計和商務部門,建立了“生豬產儲供銷需信息發佈制度”。

我省發佈生豬信息始於2012年,只包含生豬出場價格、玉米批發價格、豬糧比價等10至12個方面信息。而“生豬產儲供銷需信息發佈制度”包括21個方面,新增了二元能繁母豬價格、飼料價格、豬料比價、生豬成本信息、動態監測點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生豬定點檢疫量、生豬政策信息、全省豬肉產量、全省生豬儲備量等信息。

幅度這麼大!“豬傷害”很嚴重

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生豬信息發佈存在物價、農業、畜牧、統計和商務部門各自為政的狀態,各單位都只在自家網站上公佈數據,導致生豬信息發佈的時間、內容、格式不統一,不利於養殖戶及時掌握生豬市場行情。目前,全省約有80個生豬數據監測點。隨著散、小養殖戶逐步退出市場,該局將調整優化監測點結構,重點監測更具代表性的養殖大戶。

值得一提的是,生豬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均問題亟待破解。在生豬產業鏈中,養殖環節始終處於弱勢地位,承擔較大的市場風險,其他環節市場風險較小。因此,不論養殖環節是否虧損,收購、屠宰、加工、零售等環節均可盈利。特別是屠宰環節行業壁壘客觀存在,擁有議價權,在生豬價格低迷時,收購環節壓價現象尤其突出。

該負責人建議,鼓勵大型規模化養豬企業參與肉食品加工市場競爭,從生豬育種、投入品供應、養殖模式、飼養管理、疫病防控到屠宰加工、食品加工等各個環節按照標準化作業,實現豬肉產品質量安全從基因到餐桌全程可追溯,進而打破養殖企業和屠宰企業的對立局面,打造我省本土豬肉食品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