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人們看到過許多隕石墜落,但在它們形成的隕石坑裡卻找不到什麼隕石。歷史上,只有一顆隕星在空中爆炸被人們目睹,並形成一個大的隕石坑。還是在西伯利亞地區,這次是在1947年2月,錫克霍坦一阿林山附近,幾百個觀察者看到一顆亮得像太陽一般的火球穿過天空。在這輝煌的5秒鐘顯示中,出現了五彩紛呈,猶如萬花筒般的色彩,最後變成大紅,離得較近的伐木工人看見隕星爆炸成碎片,霹靂一聲,紛紛落入森林。160公里外的居民都感到了衝擊波。流星雨墜落到這片場地長2公里、寬1公里的地方。科學家們後來通過計算,認為這顆流星大約在地球表面6公里上空爆炸。如果在原始時代,這一幕景象肯定會誘發頂禮膜拜與宗教祭祀。蘇聯政府也為此發行了紀念郵票。

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撞擊現場與通古斯極不一樣。人們發現了數以千計的隕石碎片,最大的質量超過1800千克,有的打穿了樹幹與枝葉。絕大多數隕石碎片是在眾多的坑坑窪窪裡找到的,最大的一個坑直徑有26米,深6米。有趣的是,最大的隕石不是在最大的坑裡找到的。雖然它撞成了最大的坑,但在撞擊中粉碎了。而動能較低的隕石雖只能形成小坑,但卻保持完整。撞擊物的總質量估計約有63噸,但找到的隕石加起來只有20噸,其餘大部分都已氣化揮發或者深埋在森林裡。

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錫克霍坦一阿林與通古斯隕石的性質差異,主要在於其不同的成分。通古斯可能是一塊石質隕石,而錫克霍坦一阿林則是鐵質的,在非常接近地球時才爆炸。科學家們已經有能力計算錫克霍坦一阿林隕星在碰撞前的軌道。它來自主要小行星帶,遠地點約22個天文單位,而近地點則在地球軌道內。如果它是一顆註定要撞上地球的阿波羅族小行星,情況又將如何呢?

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在人類繁衍的地球上有無數的隕石坑。約3000年以前,一顆巨大的隕石降落到了愛沙尼亞的沙列馬阿島上,隕石陷入了地下,在地表形成了一個火山口似的圓坑。坑的直徑有110米,深12米。時間一久,便漸漸地形成了一個湖。在沙列馬阿島上,還存在有另外7個較小的火山口似的隕石坑。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可能是一顆巨大的隕石在落到地面之前在空中爆炸的結果,那7個較小的隕石坑,就是爆炸時掉下來的碎塊形成的。在加拿大發現了10個隕石坑,其中的幾個也是幾萬年前形成的。在阿拉伯地區,在阿根廷,都有這樣的隕石坑。在離阿根廷邊界不遠的智利境內有一個很大的隕石坑,人們認為,它是目前為止地球上發現的第三大隕石坑。它直徑有480米,中心深度為30米,科學家認為,這個隕石坑約形成於500萬年前;

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像巨大的隕石落在沙列馬阿島或錫克霍坦一阿林山地區時所留下的那種痕跡,在地球上還有不少。對南極的進一步科學考察發現,南極靠近澳大利亞一端的1公里厚的冰層下面,有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凹坑。學者們認為這也是一個隕石坑。在隕星墜落時,炸裂出的隕石碎片曾落於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隕星飛行因撞擊地球而急劇終止,釋放出大量動能,並轉化為高壓與熾熱。撞擊時所釋放出的能量,取決於飛行物體的大小與速度。

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地球大氣層在碰撞中起了極大作用:它能使隕星裂成碎片,減小每一碎片的質量,或通過摩擦減慢它的速度。質量超過1000噸的巨大飛行體可以衝破阻礙穿過地球大氣呼嘯而下,以可怕的力量猛撞地球。小於200千克的物體則被大氣層阻滯而減速,衝擊力遠遠小得多。更小的隕星則在地球大氣中就瓦解了,幾乎不可能產生危害。人們估計如果地球沒有大氣層,將積累起20萬個直徑大於l公里的隕石坑。

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隕星撞擊最重要的性質不是它的直徑或質量,而在其衝擊力。衝擊力與隕星大小不成正比,因為隕星的密度與其組成成分有關,在衝擊時起了主要作用。衝擊力與動能成正比。其特點是,它要比同等質量的TNT所具有的威力大出100倍。因此,動能是以TNT兆噸當量(mT)作為單位的。1945年,襲擊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其當量只有一兆噸的1%。但要記住廣島的原子彈殺傷主要是輻射與放射性沉降物;隕星碰撞僅僅是在釋放能量方面相當於原子彈而已。

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碰撞的衝擊效應,由撞擊瞬間隕石及其衝擊波產生的高溫、高壓引起。約大多數衝擊效應是微觀性質的,表現於某些礦物質。一個重要的衝擊產物是受激(衝激)石英,它是石英(地球上最豐富的礦物之一)受到高壓而形成的。由於高壓改變了結構,受激石英比一般石英具有更大的密度。另一種衝激產物是玻璃隕石,它是由氣化了的隕石與宿主岩石冷凝而成的玻璃狀球體,並重新落回地球。

隕石墜落後的一些小知識,你瞭解多少?

碎屑錐是惟一由衝擊造成的宏觀構造。碎屑錐在地面上隆起,高度在001—2米之間,從其頂點向外輻射出岩石斷層。通常是隕石撞擊了石灰岩或其他細顆粒岩石,衝擊波就把附近的岩石變成了圓錐形狀。有趣的是,它們的“鼻子”永遠指向撞擊落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