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結束後,特朗普為何先向美國農民“邀功”?

中美貿易談判結束後,特朗普為何先向美國農民“邀功”?

美國總統特朗普

“咱們美國農民產多少,中國就會買多少”

中美貿易談判結束後,特朗普為何先向美國農民“邀功”?

北京時間5月21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發推稱:“中國已經同意向美國購買大量額外的農產品,這對我們的農民來說是多年來的好消息。”緊接著在四分鐘後特朗普再發推稱:“針對中國,關稅壁壘將首次下調。”

中美貿易談判結束後,特朗普為何先向美國農民“邀功”?

2小時後,特朗普再度發推強調:“根據中美兩國潛在的貿易協議,咱們美國偉大的農民能有多少產量,中國就會買多少美國農產品。”

中美貿易談判結束後,特朗普為何先向美國農民“邀功”?

“我們正在暫停貿易戰,”美財政部長姆努欽20日在福克斯新聞節目上說。姆努欽表示,預計今年美國農產品對中國的銷量將增長35%-40%。

擴大農產品進口,增加對美農產品進口,將給中國和中國的消費者帶來哪些好處?

專家指出,擴大對農業生產效率較高國家的農產品進口,將有助於降低國內農產品價格,利好消費者,而美國的農產品價廉物美,牛肉、大豆等農產品性價比領先世界,供應能力穩定。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永表示,當前,中國消費者對肉類的消費快速增加。此外,豆粕是全球最大、最穩定的畜牧業蛋白來源,中國的大豆產量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畜牧業需要,需要進口補充。“美國農業生產效率高,價格有競爭力,擴大進口可降低中國畜牧業成本,使百姓餐桌上的肉類價格保持相對穩定。”

歷史經驗表明,中國農產品質量水平隨著對外開放的推進不斷得到提升。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剛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農產品抽檢合格率僅為60%多,到如今已經達到97%左右。進一步擴大農產品進口也將加速推進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助力“質量興農”。

特朗普票倉不穩?貿易戰重創美國農民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4日報道,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自4月初中國宣佈對某些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中國進口商已經取消了玉米訂單並減少購買豬肉,同時明顯削減了對大豆的採購。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在截至4月5日的一週內,中國買家訂購了大約22.5萬噸美國大豆,但4月份其餘時間裡的新訂單總計約1.1萬噸,降幅明顯。與此同時,買家們在4月裡取消了近7.6萬噸的訂單。

報道稱,農產品貿易中的這股寒意正在讓美國整個農業區感到不安。多年來美國農業區各州一直派農場主參加訪華貿易代表團,以培育中國市場。而美國農民,身為特朗普的政治後盾之一,將遭受重創。

而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4月6日報道,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戰不得民心,多地農民向特朗普請願,反對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值得注意的是,艾奧瓦、內布拉斯加、印第安納和密蘇里州,都是美國大豆的主生產州,同時,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也都是特朗普的重要票倉。

美國《華盛頓郵報》對此曾發表文章指出,許多把特朗普推上總統寶座的美國農民現在擔心,他們會在中美之間逐步升級的貿易摩擦中淪為卒。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和消費者技術協會也曾表示,這次貿易戰將使美國農民的收入減少15%。所以美國農民恐成貿易摩擦籌碼,聚焦中期選舉的共和黨候選人也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