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漢堡中是否有馬肉——談區塊鏈如何反食品欺詐

想象一下,如果在餐廳點上一份芝士漢堡,大家對它的配料是否瞭解?比如,奶酪是從哪裡來的?生菜與洋蔥由哪家農場供應?牛肉經過哪家工廠的加工——或者說,這真的是牛肉嗎?

你的漢堡中是否有馬肉——談區塊鏈如何反食品欺詐

如何讓消費者對購買商品的真實來源或製造方式有一個清楚瞭解?或許有一種技術成果有能力解決這個難題,那就是區塊鏈。

作為加密貨幣比特幣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為加密貨幣的代名詞,並幫助很多人迅速致富。區塊鏈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能夠實現數據的透明度,應用在食品行業,也意味著區塊鏈可以實現供應鏈的可見性並有效減少欺詐活動比例。

食品欺詐:一個全球性問題

我們吃下的食品從農場到工廠一路長途跋涉,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根本不清楚其具體來源及運輸路徑。而供應鏈當中的各代理商都有可能混淆或者偽造產品的實際來源,這種食品欺詐行為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你的漢堡中是否有馬肉——談區塊鏈如何反食品欺詐

橄欖油可能是食品行業中最常見的欺詐對象,多家食品製造商都曾銷售勾兌橄欖油產品,甚至以偽造標籤

在《食品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密歇根州大學反食品欺詐倡議負責人John Spink博士將食品欺詐定義為“一種集體性活動,以主觀故意方式對食品、食品配料以及食品包裝進行替換、添加、篡改或虛假描述; 或對產品本身作出虛假或誤導性陳述,旨在獲取經濟利益。”

食品欺詐與食品安全問題有所不同,後者可能單純由於怠慢或忽視,例如因處理不當而導致沙門氏菌超標。但食品欺詐則是一種故意行為。Spink在採訪中解釋,“雖然人們對食品欺詐同樣表示關心,但更明顯食品安全才是重中之重。”需要強調的是,儘管食品欺詐並不是總能引發公共衛生危機,然而一旦出現這種狀況,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你的漢堡中是否有馬肉——談區塊鏈如何反食品欺詐

John Spink博士,密歇根州大學反食品欺詐倡議負責人

Spink表示,傳統食品檢測手段比較有限。“當我們測試食品安全性,實際上檢測的並不是食品安全與否,我們只是測試其中是否存在30到50種的害蟲或者化學品,除此之外基本不再關注。歐洲的政府機構可能會在上一次馬肉醜聞之後加上一項,但很明顯,他們也不可能針對斑馬肉提供新的檢驗方法。”

某種程度,人們很難確定食品欺詐行為的普及程度,但Spink估計稱,“對於某些產品而言,食品欺詐活動的比例絕對可以達到市場總額的10%。”

為了更好地打擊食品欺詐,政府必須將關注重點由應對食品欺詐轉移到預防食品欺詐層面。

Spink指出,“我們正在研究食品供應鏈,觀察其中存在哪些漏洞,並考慮如何加以阻止。”對產品的追蹤能力自然成為其中的關鍵。“接下來,我們會著眼於已經曝光的事件……試圖弄清‘為什麼人們會在乳製品當中添加三聚氰胺?他們用的是哪種方式添加?我們該制定怎樣的標準以提高非法添加行為的難度?’在這樣的情況下,聰明的對手肯定會及時選擇放棄,畢竟逆勢而為既有風險又無利可圖。”

你的漢堡中是否有馬肉——談區塊鏈如何反食品欺詐

其它一些熱門食品欺詐目標包括橄欖油、牛奶、蜂蜜、咖啡以及胡椒粉。

為了阻止潛在犯罪分子進行食品欺詐,保證供應鏈的透明度以及數據可靠性就變得至關重要,而區塊鏈在這兩方面都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區塊鏈上的數據以共享形式存在:透明又安全

區塊鏈在概念上往往令人迷糊,它就像是密碼學與金融學的一種交叉點,而這兩個領域一向又難以理解。簡而言之,區塊鏈屬於一種分佈式分類賬,能夠隨時將交易記錄副本提供給任何需要的人,且每套副本都保持著最新狀態。

在典型的無現金交易當中,一方給另一方提供資金(例如兌現支票或在線購買商品),這一過程中其實並不存在貨幣的實際交換。因為有第三方——例如銀行或信用卡公司——負責保障一方賬戶資金減少,而另一方賬戶資金增加。

任何無現金交易活動都需要第三方中間機構。但在某些人看來,這屬於一種設計缺陷。正如Adam Greenfield在《Radical Technologies》一書中所言,“在比特幣之前,所有數字現金方案的核心缺陷在於,其要求交易各方依靠中間機構實現信任構建。他們需要依賴於這些機構以維護分類賬,並在每一次進行網絡價值傳遞時加以更新,因此,人們擔心這些控制機構可能對交易活動進行操縱或阻撓。”

但通過區塊鏈,就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擁有同樣的分類賬。無論何時通過區塊鏈進行交易,該網絡上的其它計算機都會驗證交易活動是否有效,並將結果添加至區塊鏈不斷增長的記錄當中。

我們想象有兩位用戶:Alice與Bob。Alice想給Bob一些錢,並打算通過比特幣完成轉讓。區塊鏈上的每位用戶都擁有唯一ID,即數字簽名。當Alice向Bob支付比特幣時,交易過程將涉及多個變量:Alice的數字簽名、Bob的數字簽名、Alice用於支付的比特幣賬戶、Bob用於收款的比特幣賬戶、交易時間與日期。這些變量被添加至一項公式當中,該公式會產生所謂“哈希”數字字符串。每條特定哈希值只能由特定輸入值生成。如果Bob試圖修改記錄以證明Alice實際上支付了更多比特幣,那麼由此生成的哈希值也將發生變化。

當交易發生時,他將與其它交易被組合至同一區塊當中,由各網絡成員(被稱為節點)將該記錄傳遞至整條區塊鏈當中,同時驗證新區塊中的哈希與已有區塊中的哈希匹配無誤。一旦該區塊被驗證為有效,就會被提交至鏈內。

由於網絡中的每個人都擁有分類賬副本,因此每個人都可以翻看每一筆交易。如果有人嘗試修改區塊鏈上的數據,那麼其它節點就會看到因此出現的數據衝突,並忽略掉與原有區塊信息不符的數據。

正是因為這樣,區塊鏈才擁有去中心化、透明以及安全等特性。對於OriginTrail公司CEO Tomaz Levak而言,這些特質使得區塊鏈成為供應鏈保障的完美選項。而為了應對此類欺詐問題,他和他的團隊已經制定出專門針對供應鏈的協議。

為供應鏈“量身定做”的協議

OriginTail的創始人於2011年初啟動了這一項計劃,希望與食品企業合作以驗證產品中各類成分的真實來源。到2013年,OriginTrail公司正式成立。

Levak表示,“過程中,需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其一是數據完整性——即如何保障數據的可靠度。”其二則是,希望將整個供應鏈統一在一套平臺中。“這兩個問題的實質,都與信任有關。”

Levak和他的團隊皆看好區塊鏈,認為這項技術具有良好的透明度與穩健性。目前他們正使用以太坊區塊鏈平臺,通過密碼哈希確保重要數據不被偽造或操縱。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無法作出進一步嘗試,因為在去中心化網絡當中,記錄成本的上漲速度極快。”Levak說道。

儘管存在種種弊端,但該團隊仍然堅信區塊鏈擁有促進信任並實現數據共享的強大潛能。OriginTrail目前確定了議定書當中需要解決的三個關鍵問題:在供應鏈上實現不同企業間數據的標準化、控制數據存儲成本、在高透明度平臺上保護公司機密。

顯然,區塊鏈並不是存儲數據的高成本效益方案。由於刪除區塊鏈上的數據非常困難,因此各節點在驗證時需要處理越來越多的數據量,這意味著需要投入的能源及資金將不斷增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該團隊需要在區塊鏈之外尋找解決方案,同時分層構建OriginTrail網絡。其中區塊鏈層負責處理的是 “以不變方式存儲數據指紋並處理網絡中用戶與節點間交易活動”等任務,而大部分其它數據則存儲在區塊鏈之外的“數據層”當中,從而確保區塊鏈本身儘可能小巧。

根據發佈的白皮書,為驗證網絡中的數據,OriginTrail還需要進行“共識檢查”,即供應鏈中的每位相關者都“必須得到上下供應鏈利益相關者的批准”。這意味著供應鏈中的各個站點都會進行確認,保證數據與前後的站點相匹配。

儘管區塊鏈能夠提供良好的透明性,但企業仍掌握著一些不希望向全世界展示的重要數據,從而避免運營流程遭到外洩。Levak用貨物作為例子。對於各方來說,最重要的是確保這批貨物的質量沒有變化,但同時又不希望貨物的其它相關信息——例如來源與價格——遭到曝光。

你的漢堡中是否有馬肉——談區塊鏈如何反食品欺詐

為了確保企業能夠安心將敏感數據放在網絡上,OriginTrail公司採用了零瞭解證明機制。Levak解釋“一方(證明人)可以向另一方(驗證人)證明其陳述的真實性。而除了這一結論之外,不再傳達任何其它信息。”

下面來看零瞭解證明的工作流程。想象一下,Diana有兩個球,一綠一紅,她希望向她的色盲朋友Charles證明這兩個球有所不同。Charles一手一個抓住兩個球,而後將其放在背後進行輪換,最終出示並詢問Diana自己是否進行了互換。Diana顯然可以根據觀察到的結果回答這個問題,而Charles雖然永遠無法瞭解顏色這一特定信息,但他仍可證實Diana回答的正確性。

企業是否熱衷於投身區塊鏈?

雖然OriginTrail網絡可能會強化透明度,但對於存在不良行為的企業來說,他們顯然不會加入這樣可能暴露自身罪行的網絡。

Levak也意識到這一問題。“對於行為良好的企業,大家當然有著明確的動機以利用去中心化技術證明自己的清白。”但在另一方面,“壞傢伙們”自然會對此產生牴觸情緒,因此OriginTrail的早期採用者必然會希望利用OriginTrail技術提升運營效率的企業,以及那些意識到接受這種透明度約束將改善自身聲譽的企業。

也正因如此,企業有了研究區塊鏈的熱情與動力。雖然Reddit上的不少帖子都宣稱區塊鏈能夠將人類從銀行甚至是政府的控制當中解放出來,但這些大型機構實際上對這項技術也很感興趣。

Spink的研究也印證了這一點。除了食品消費者之外,最關心食品欺詐的其實正是那些大型企業。Spink解釋稱,“大型食品公司一分鐘的生產總值可能高達上百萬英鎊。如果他們弄出了問題——例如把四川花椒誤當作黑胡椒,那麼所有產品都需要被銷燬。”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因此受到熱烈歡迎——這一方面是因為用戶感到自己擁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權,而Levak在OriginTrail的早期採用者當中也看到了熱衷於這類理念的倡導性社區。他將該社區稱為“由世界各國代表組成的小網絡”。

儘管區塊鏈技術的潛力令人驚訝,但它在供應鏈當中的實際效果仍然有待觀察。正如Spink所言,“對於英國出現的馬肉事件,區塊鏈技術能夠帶來怎樣的改善效果?其應在哪個層面發揮作用?我們需要如何應用才能讓它真正有助於減少欺詐活動?”

如果區塊鏈技術真的能夠發揮作用,我們也仍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供應鏈的問題遠不僅限於食品欺詐,此外還包括勞動力不公平待遇與環境破壞等問題。舉例來說,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例:智能手機中的鋰離子電池中採用鈷。根據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鈷礦石來自剛果,而這部分產量中的20%又由礦工們手動挖掘。他們“使用最基礎的工具在深入地下的礦坑中勞作”,且通常不具備基本的呼吸器、手套或者面部防護裝置等裝備,甚至不享有國家提供的名義層面的法律保護。“更令人震驚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剛果民主共和國存在大量7歲以下負責清理鈷礦石的童工。”

國際特赦組織在報告中列出,相當一部分此類鈷礦石最終流向了中國的一家冶煉廠。“令人擔憂的是,供應鏈中的大多數人根本無法弄清產品中的鈷來源,很多人甚至對此一無所知。”

區塊鏈提供的認知信息能夠幫助消費者對其購買的產品作出更明智的決策,並使企業更好地決定其應與誰進行業務往來。

然而,區塊鏈的廣泛普及仍無法徹底根除這些問題。技術無法改變人性,無論我們的圍牆看起來多麼安全,也總有人會在某處找到可乘之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