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需要規劃師

12萬至15萬元的年薪,購房可享受補貼……近日,四川某縣從全國近百名報名者中招聘的10名鄉村規劃師走馬上任。特別的職業、優厚的待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以較高的年薪招聘鄉村規劃師,既體現了地方對規劃人才的求賢若渴,更對接著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建設美麗鄉村,離不開科學的規劃。但是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的村莊在建設中依然存在著規劃不夠科學甚至缺位的現象,由此導致村容村貌的混亂無序。不再按“土法上馬”,而是讓鄉村規劃師先行“把脈”,謀定而後動,這樣的理念轉變和現實舉措,對於建設美麗鄉村大有裨益。

  

“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的明確要求,啟示廣大鄉村要進一步重視規劃的引領作用。以有力舉措吸引更多規劃領域的專業人才紮根鄉村一線,讓他們做出因地制宜的好規劃,突出鄉村特色,推動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增添更多亮色。

  

長江大保護當從小事抓起

  

近日,筆者下鄉發現長江沿岸荊州段的涴市鎮,家家戶戶門口都有一個一米多高的垃圾桶,各村還有專人定期清理長江邊的生產生活垃圾,江邊的保護責任牌分工明晰、責任明確。當地幹部群眾說,為了保護長江母親河不受汙染,當地正通過機制創新讓國家政策落到實處。

  

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國家的決策部署,需要地方用具體的治理實踐來落到實處。在各地的環境治理中,已經有一些成功的治理經驗,比如,推行河(湖)長制,使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都有相關責任人把守;把環境治理的績效與幹部考核掛鉤,增強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實現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避免九龍治水的弊端。這說明,唯有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工作力度,才能為國家決策落到實處提供現實支點。

  

長江大保護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在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實行分類施策、分步實施,從一個個問題入手,推進落實。把每個細節都抓實,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