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到底“聽媽媽的話”還是“不盲從”

兩代人,在方方面面的溝通中很有可能存在分歧,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因為生活的背景不同,都有相對獨立的思想意識。在中國的家庭中,做長輩的有慣常的一句話隨時提醒著孩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學什麼專業、找什麼對象、幹什麼工作,長輩很可能都想全權做主,這也許會和孩子間產生一定矛盾,尤其是當家庭中有新生命到來,妻子丈夫升級做了爸爸媽媽、妻子丈夫的父母升級做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時候,矛盾可能會比之前更強烈。比如中國傳統坐月子的方法中有一些禁忌:“月子期間有沒有吃涼的東西?”“多久洗的澡?”“刷牙了嗎?”“食物有放鹽嗎?”“第幾天開始走動?”這些都往往是在新生命降臨後兩代人觀念的矛盾點。

坐月子到底“聽媽媽的話”還是“不盲從”

年輕人說

-“放眼世界,月子是中國特色,外國人就根本不坐月子”;

-“老外的產婦生完娃自己就開車回家啦”;

-“人家月子裡就自己帶孩子還打掃衛生呢”;

-“看看人家凱特王妃,抱著寶寶吹著大風穿著裙子就出來了”;

-“別說外國人,近兩年那些明星們生完孩子出院,拍到的照片都是光著腿穿裙子”。

難道,坐月子真的是個偽命題?

長輩們說

-“知道外國人年紀大了以後關節病的發病概率是多少嗎?”

-“知道她們打小習慣痛經的時候一邊喝冰水一邊吃止疼藥嗎?”

-“剛生完就親力親為難道不是因為親情淡薄或是人工太貴??”

難道,不坐月子真的會病痛累累?

育兒大咖說

坐月子到底“聽媽媽的話”還是“不盲從”

媽媽說

兩次月子經歷讓我感受到,其實外國人雖然沒有坐月子那麼多禁忌,但是他們也少了和家人在生產後親密相處的機會。

兩次生產也讓我總結出,媽媽們記得凡事多和家人溝通,耐心交流,但不盲從;長輩們記得“兒孫自有兒孫福”,給出建議,但不王權。其實,這兩點原則這在親子相處中,也尤為重要。

美贊臣說

不同的生活習慣,決定了不同的方式坐月子。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比起我們的媽媽婆婆輩,我們能夠讓自己的月子坐得更舒適,這才是最重要的嘛。唯有你開心了,你的寶寶才會跟著開心啊。在遇到家人間的不同意見時,記得好好的溝通,大家都是為了母子健康快樂,目標都是一致的。

坐月子不是陋習,分娩後身體的變化需要月子來調整,讓我們和家人一起度過難忘的產褥期。

坐月子到底“聽媽媽的話”還是“不盲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