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指成拳勇毅篤行 生態環境部翻開治理新篇章

握指成拳勇毅篤行 生態環境部翻開治理新篇章

近段時間以來,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動作頻頻。

在全國第二次汙染普查的過程中,生態環境部表示將持續開展環境監測質量隨機檢查,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生態環境部以嚴厲而堅決的態度表明要牢牢守住數據質量這條生命線。

4月下旬以來,生態環境部密集通報了多起中央環保督察後汙染反彈及整改不力的事件。在生態環境治理與問題整改上,從原環保部到現在的生態環境部,約談問責力度只增不減。僅5月前兩週便已密集約談了多個地方政府。

5月初,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啟動2018年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範圍涉及36個重點城市及全國其他部分地級市。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表示,要堅持嚴格督查、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對發現的問題分類處理,從根本上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此後,針對廣西、河南、安徽等地接連發生多起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案件,生態環境部啟動“清廢行動2018”,要求對於發現的問題要“拉條掛賬”,實行動態管理。

2018年,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第一輪督察“回頭看”。從2019年開始,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也將全面鋪開。且針對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一些關鍵領域,每年組織機動式、點穴式環境保護專項督查。監督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生態環境部正在更好地發揮考核評價這根“指揮棒”。

從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變化的不僅僅是名稱。當分散的生態環境保護職能握指成拳,生態環境部的執法強度提升,手段不斷強化,態度更加堅決。不得不說,生態環境部的組建,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又一次深刻變革,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巨大進步,是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

長期以來,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體制機制方面存在職能交叉重複、多頭治理問題。如今,環境保護部原有全部職責和其他6個部門相關職責得到了統一,將治汙利劍打磨得更為鋒利。

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渤海綜合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七場標誌性重大戰役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突破口和“牛鼻子”,再度深刻體現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整體系統觀。

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立下了確保七大戰役在3年時間內明顯見效的軍令狀。這一聲鏗鏘有力,是職能強化升級的重要體現,是對鐵腕執法的十足底氣,是對生態文明建設滿懷信心。

生態環境部的組建確定了“監管”這一基本職責定位,重點強化了生態環境制度制定、監測評估、監督執法和督察問責四大職能,實現了職能的精準定位。

從環保部到生態環境部的過程,是所有者和監管者分離的過程,是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職責相統一的過程,是環境治理“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裡”、“陸地和海洋”等五個方面相互聯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的演變中,必然意味著體系的深化、體制的改革,也意味著環境治理更加系統、執法剛性不可小覷,而治理措施也更加直擊要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