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遠看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將呈下降趨勢

 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取決於中國的鋼鐵生產,中國鋼鐵產量已經進入峰值平臺區。今後一段時間會在峰值平臺區內小幅波動,但不會大起大落,這就決定對鐵礦石的需求量也是相對平穩的,這也是鐵礦石貿易的一個定心丸。

從長遠看,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將呈下降趨勢,但它是一個緩慢逐步推進的過程。中國大地上已經有了近100億噸的鋼鐵儲備,每年有近2億噸的廢鋼產生,以後這兩個數字會有增無減。廢鋼利用的增加必然導致鐵礦石消費的減少,但也不會一哄而上上電爐,在長流程生產中消化廢鋼一方面受鋼材質量限制,不能因多用廢鋼影響鋼材質量,另一方面受廢鋼價格的限制,如果廢鋼價格太高,經濟效益不合算也不會多用。現在,中國鋼鐵生產工藝流程中長流程多,鐵鋼比高,工藝流程再造是趨勢,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對中國消費鐵礦石的數量和隨時間變化的走勢要有一個客觀的分析,有一個理性的預期,任何炒作都是無益的,供需雙方都要理智地處理這個問題。

鐵礦石貿易經歷了多年坎坷和風風雨雨。鐵礦石價格一度曾漲到過180美元以上,這種價格和價值嚴重背離,一方暴利,一方虧損的局面是不可能持續的,今後也不應該再出現,近兩三年是在向理性迴歸。曲折的歷史過程告訴了我們市場的基本規律和經驗教訓,有三點是深刻的:一是要力求供需的基本平衡;二是要力求價格的合理,價格與價值的統一,價格背離價值遲早是會迴歸的;三是產業鏈上利潤的分配要力求合理和公平,不合理不公平就容易斷裂產業鏈。我們的產業鏈基本集中在礦山、鋼廠和貿易商三方,這三方和諧相處就要在利潤分配上相對合理,都應各有所得,一方優先另一方吃虧是合作不了的。買賣雙方應該共同協商貿易規則,共同努力營造鐵礦石市場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健康的市場秩序。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高度重視鐵礦石市場環境的健康發展。從去年以來,先後與四大礦山的領導進行溝通商談,希望從經營理念上要達成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共識,礦山和鋼廠是誰也離不開誰的最直接的夥伴關係,誰離開了對方就意味著孤獨和恐懼,互利合作應該成為共同的願望,在定價機制和合作機制上要不斷創新,要雙方協商,雙方願意,不能壟斷,哪一方也不能不守規矩和約定,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定價機制。比如現在大家都用指數定價,但是,現在世界上已經有了很多個指數,這些指數都是重要的參照物,靠單一指數定價難免有侷限性,採取混合指數定價可能更公平、公開。在這些共識方面,我們已經與四大礦山達成了一致,希望大家有個遵循。改進定價機制不是向單方傾斜,而是向礦山、鋼廠、貿易商三方都有利傾斜。

現在,已經有很多新生事物在助推鐵礦石市場向健康方向發展。有合同貿易,也有現貨貿易,又有了期貨貿易,中國大連商品交易所的鐵礦石期貨貿易實行了國際化和人民幣結算。鐵礦石貿易的指數參照物比過去多了很多,有了多家的礦價指數,還有鋼價指數,現貨指數和期貨指數,眾多的參照物也是新生事物,更有助於鐵礦石市場的健康發展,這麼多種貿易方式和多個參照物使鐵礦石市場更真實,市場風險更小,我們要用好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