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走到哪裡都能被當地厚重的文化所感動,比如說前幾天去了江西婺源的篁嶺,除了欣賞古村的曬秋文化和雲上梯田之外,也被當地的文化所震撼,甚至糾正了我對一些文化的誤讀,比如說,中國四大名硯之一的歙硯,我一直以為那是安徽的特產,但是沒想到最正宗的歙硯(又稱為龍尾硯)竟然是來自江西的婺源,雖然我知道婺源在歷史上曾屬於徽州,也是典型的徽州文化,但它作為歙硯的原產地,還真是頗為意外。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在篁嶺古村的遊客接待中心前面,有一棟叫做“恆雅齋”的古樓,裡面便是一家集歙硯製作、展示、傳承和銷售於一體的店鋪,其名為“篁嶺山房”。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歙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它與甘肅的洮硯、廣東肇慶(以前為端州)的端硯、黃河澄泥硯齊名,產於古代歙州治下的安徽歙縣、休寧、祁門、婺源等,但其歙石以婺源的龍尾山下溪澗為最優,所以又被稱為龍尾硯,所以說婺源是歙硯的原產地也算是名符其實。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據工作人員介紹,婺源產的歙硯因其堅緊石材、縝密紋理、滋潤石膚、發墨如砥、金聲玉德等特徵,而被歷代書家所推崇,成為文房第一用具。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關於歙硯的最早記載始於唐朝,據說在唐開元年間,歙州一名姓葉的獵戶在追逐野獸的過程中,來到婺源的龍尾山,見到山間溪流中,疊石如城,瑩潔可愛,於是採石而歸,後製作成硯,這便是歙硯最早的記載。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雖然姓葉的獵戶用歙石製作了硯臺,但並沒有多少人知道,而讓它的名震天下的,則源於唐代大書法的家柳公權在《論硯》上大力的推崇,將其推舉為中國的四大名硯之一。後來還成了當地的貢品而進獻給宮廷使用。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後來,那個不愛江山愛詩辭的南唐後主李煜,更是對龍尾硯喜愛有加,將其喻為“天下之冠”的硯臺。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到了宋代,龍尾硯在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的推崇下,漸漸名滿華夏,而且米芾在《硯史》中明確記載歙硯產地,直稱“歙硯,婺源石”。相信很多朋友對於歙硯的理解都只知道是安徽的著名特產,有多少人知道歙硯竟是江西婺源產的呢?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蘇東坡曾以“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谷裡,金聲而玉德”稱讚龍尾硯的品質。

黃庭堅則有徒步親臨龍尾山,尋訪一方寶硯的傳聞。而蔡襄更將龍尾硯比作價值連城的“和氏璧”。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我們去的時候,這個山房的老闆汪亮不在,是山房的一個工作人員接待我們的,她告訴我們,汪亮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從16歲起學徒制硯已逾十餘年,擅長淺雕和鏤空雕,隨形制硯,“篁嶺山房”舍內所藏兩百餘方佳硯,圖案多山水人物,刀工精細秀逸,古拙文氣,為歙硯中上之作。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渝帆之前曾在廣東的肇慶參觀過端硯的製作工藝,與歙硯的情況相似,由於現在硬筆替代了毛筆,電腦代替了手寫,所以人們對硯臺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少,所以更多的是作為工藝品的收藏,所以硯臺的製作也從古代的偏實用性,轉成了現在偏藝術性了。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怎樣的歙硯算是一方好硯呢,篁嶺山房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鑑別硯臺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首先要看,從紋理上面來分辨;

第二個是叩,好的歙硯密度高,聲音像金屬一樣的,叩之是金聲。

第三個就是摸,摸是感覺它的細膩度。歙硯裡叫“金聲玉德”,金聲就是像金屬的聲音,玉德,就是指硯石有玉的品質,很細膩,很溫潤。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歙硯的製作過程工藝繁多,製程複雜,包括前期的採石、選料、製坯,到後期的設計、雕刻、磨光、配盒等,一共有十餘道工序。關於歙硯的價值,渝帆注意到這些硯臺標價,最貴的是前面首圖,標價是38萬,而其它的一般在兩三千元到數萬元不等,當然最便宜的,幾百元也是有的。

為什麼歙硯的原產地是婺源而不是歙州?篁嶺之行真是漲姿勢了

大家對歙硯有過了解嗎?知道婺源是歙硯的原產地的朋友有多少?是不是有很多朋友都像我一樣以為歙硯是安徽的呢?

旅行能增長見識,旅行能開闊視野,旅行能讓我們發現自己的孤陋寡聞,這就是旅行的意見,我是渝帆,歡迎你的關注與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