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將迎來“去槓桿”時期

近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提到了監管的階段性目標,即:“要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結構適應性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明顯增強,硬性約束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系統性風險得到有效防控”。

由此看出,在現階段控制槓桿率是重中之重。

在此之前,不管是一行三會的發聲還是官方媒體的文章,亦或者是在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都把方向指向“去槓桿”。

銀行業將迎來“去槓桿”時期

【槓桿率】指權益資本與資產負債表中總資產的比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的還款能力。

為什麼要去槓桿?這個問題要從很久之前說起,早在2009年的時候,政府部門就一直在“加槓桿”以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實際上,在增加槓桿率刺激了經濟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在“加槓桿”的時期,銀行可以有更多負債,並且利用這些“借來”的錢來賺取更多的收益,這也就增加了銀行經營的風險性,這與銀行經營的穩定性原則是相違背的,投機氣氛濃厚。而如今,迎來“去槓桿”階段,也就是說,銀行已經要回歸到穩健經營的軌道上,同時也意味著,銀行必然迎來收益減少的時期。簡而言之,銀行會的表外業務會被壓縮,最終還是會迴歸到表內業務,因為表外業務是銀行業務中風險收益槓桿比較高的,而基礎的表內業務風險低的同時受益也減少。

銀行業將迎來“去槓桿”時期

其實,當今銀行一直在強調創新,因為所謂的金融創新能給銀行帶來更多的表外收益,但是監管機構之前大概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狀態。如今大環境不同,銀行的“套利型創新”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