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時候家裡那一把手搖扇嗎?夏天乘涼即可扇風,又可以趕蚊蟲。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扇子已慢慢的退出了它的歷史舞臺,編扇工藝更難覓蹤跡。“以麥稈編成扁帶,廣寸餘,圈作規形,如盆大,用竹片兩面夾之為柄,中心貼五色綾緞一小圓,繡山水、人物,極細,麥色金黃而潤,輕靈便捷。”這是古人對麥稈扇的描述。此行,走進麥稈扇發源地之一的浙江浦江,偶遇一位制扇老人,讓人感慨。


還記得小時候家裡那一把手搖扇嗎?夏天乘涼即可扇風,又可以趕蚊蟲。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扇子已慢慢的退出了它的歷史舞臺,編扇工藝更難覓蹤跡。“以麥稈編成扁帶,廣寸餘,圈作規形,如盆大,用竹片兩面夾之為柄,中心貼五色綾緞一小圓,繡山水、人物,極細,麥色金黃而潤,輕靈便捷。”這是古人對麥稈扇的描述。此行,走進麥稈扇發源地之一的浙江浦江,偶遇一位制扇老人,讓人感慨。

麥稈扇:將麥秸從柄向四周輻射狀地展開,然後編成石榴、孔雀尾羽等形,再用繡線將麥秸中間串聯在一起,稱為“串扇”。將麥秸一端緊扎為圓心,然後用線將麥秸紮結成網孔,中間隔一層布,稱為“扎花扇”。此外,還有貼扇、團扇、平扇等。玲瓏輕巧,呈立體狀圖案,過去多為姑娘作嫁妝、禮品之用。

浙江浦江縣是麥稈扇發源地之一,編織花式也最為多樣。此行在浦江最久負盛名的景區“江南第一家”,偶遇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炎炎夏日在景區內的牌坊下編織麥稈扇,此情此景讓人感慨萬分。拍攝於浙江浦江。


看到我們對她的扇子很感興趣,老人熱情的為我們介紹起了她和她的扇子。老人是浦江本地人,今年83歲。看得出她雖已八十高壽,但人很精神,眼不花,手腳很利索,只是牙好像掉的只剩下一顆了。

老人從小就編扇子,會做各種花式的麥稈扇。雖然時代發展,扇子需求量大不如前,但她還是堅持春收麥杆夏編扇。老人一直在強調,現在種麥的人少,麥杆收集很不容易,收回來後都是自己加工處理。其它的一些輔助材料,比如扇柄這些都要向篾匠師傅購買。

我在老人的“攤位”邊站了一會,來來往往的遊客很多,對老人的扇子感興趣的也大有人在,特別是一些小朋友,看到這些手工扇子感到非常的好奇,不過一直沒有人出手買一把扇子。

老人編一把普通的圓型扇子最快需要半天時間,賣50元一把。像這把工藝複雜花式多樣的麥稈扇需要花幾天的時間來編,賣100塊一把。乍一聽一把扇子賣這個價好像有些貴,但細看這一道道的工序與所花的時間,好像又覺得不貴。

當我正在思索這個扇子到底值多少錢時,來了幾年50多歲的中年婦女。她們看到這個扇子先是好奇的一頓亂翻,問多少錢一把?老人如實告知後,其中一位婦女嫌棄的丟下了扇子,嘴裡來了句:“這個我也會編,以前只賣1塊5毛一把,你賣50......”說完揚長而去。老人忙補充到:“我這個手柄買來要2塊錢......”這些話好像也只有我聽到了。


看到這一幕我有些氣憤。你不買也好,嫌貴也好,也不能對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這樣輕蔑的態度。老人默默地整理了下弄亂的扇子,繼續編她的扇子。我問她:“為什麼這麼熱的天還在這裡賣扇子?”她說:“在家裡也是閒著,出來編點扇子,還能賺點生活費。”話很簡單樸實,但我心裡好像有些不是滋味。

離開老人後,在古村我特別留意了下人們手中的扇子。在一個弄堂裡碰到兩位乘涼的老人,我借過他們的扇子看了下。這把和老人所編款式差不多的扇子上寫著:2012年某某某造,價格12.5元。看到這些我忽然間好像有很多話要說。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在烈日下發揮著自己的餘熱,用自己勞動活著,卻遭受著冷言冷語。這除了讓人氣憤,其中很多事值得我們去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