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吳敦義髮夾彎,蔡英文更該急轉彎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就兩岸政策做出堅定表態,強調“最終目的是國家統一為原則”。這是兩岸政策上,吳敦義終於走對的一步,也是他就任黨主席後最正確的髮夾彎。

臺媒:吳敦義髮夾彎,蔡英文更該急轉彎

從競選黨主席以來,吳敦義一直避談統一,兩岸路線也反對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和平協議”。他的論述甚至比馬英九的立場更倒退,一度對“九二共識”由“堅持”改為“尊重”;吳敦義不僅鮮少提及“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甚至還語帶調侃地說“你要統一就到福州、上海去住好了,不要害2300萬臺灣人!”比“不統、不獨、不武”的馬英九還保守、還模糊、還更向民進黨靠攏。

臺媒:吳敦義髮夾彎,蔡英文更該急轉彎

吳敦義兩岸路線的消極保守,不但背離黨核心理念、讓支持者意志渙散,也讓陸方對吳敦義感到疑慮。在民進黨無法期待,國民黨讓人沮喪的情況下,隨著吳敦義上任黨主席,兩岸關係幾乎沒有讓人足以樂觀憑恃的地方。

在蔡英文的部分,她上任後兩岸關係堅壁清野、毫無溝通管道;雪上加霜的是,賴清德以臺“行政院長”身份數度自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更讓對岸不得不加大“反獨”力道。

臺媒:吳敦義髮夾彎,蔡英文更該急轉彎

民眾對民進黨不滿,但吳敦義領導的國民黨只期望選民因“反對民進黨”而支持國民黨,卻擔不起或不願擔當從“憲政”層次、從“憲法”出發的“另一個選項”責任,這不僅是從兩岸議題撤守,更是對中國國民黨的背叛。如此低層次的策略,讓“國民黨‘無’主席”的譏嘲不脛而走,全黨因而軍心渙散,臺灣也無法撥亂反正。正因此,吳敦義“依‘憲法’終極統一”的主張,讓人眼睛一亮,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臺媒:吳敦義髮夾彎,蔡英文更該急轉彎

馬英九在2006年以前,不乏“對國民黨而言,終極目標是統一”的論述,但最後仍以“不統、不獨、不武”的立場,作為2008“大選”的競選主軸。馬英九雖然信奉“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但他憂讒畏譏的人格特質,加上對“民主”的堅持,導致馬英九隻說出兩岸“不該”如何,卻沒有指出“應該”走向何方。

臺媒:吳敦義髮夾彎,蔡英文更該急轉彎

直到民進黨再次上臺、完全“執政”,“臺獨”論述如同國王新衣被看破手腳,臺灣人民對“終極統一”的理解開始回潮,馬英九才逐漸做出清晰的兩岸論述。今年,馬英九在不同場合公開說出“‘憲法’的目標之一就是能促進國家的統一”、“兩岸要比老祖先聰明的最大挑戰,就是要讓兩岸和平統一”,這為吳敦義的表態測試風向做好了準備。

近日的臺北市長選舉民調,主張“九二共識”的丁守中與主張“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民調總合大幅過半,主張“臺獨”的民進黨最多隻有24%的支持度,也顯示了“天然獨”只是民進黨的一廂情願,過去民眾對國民黨的不信任,兩岸路線並不是最本質的因素。畢竟年長者希望繁榮、穩定,年輕人追求機會、希望,這都與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密切結合,兩岸議題從來都是國民黨的資產。

臺媒:吳敦義髮夾彎,蔡英文更該急轉彎

吳敦義現在拋出“依‘憲法’終極統一”,顯然是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時機。

就民進黨而言,既然蔡英文承諾“遵守‘憲政’體制”,就不能否定“憲法”和“憲法”所明定的一中框架及隨之引申的“執政者”“追求統一”的“憲法”義務。

“國家統一綱領”中,“大陸與臺灣均是中國的領土,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中國人共同的責任。”這是臺灣能夠永續發展、長保和平的關鍵路線,背離這個路線,不論是李登輝、陳水扁,還是蔡英文,都無法帶給臺灣長遠的穩定與和平,甚至會威脅到臺灣的生存。

本文原載於臺灣《中國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