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房子的鋼管長6米、重40多斤,扛著它要走100多米,還要圍繞地基擺放整齊。這是工地上最苦最累的活兒。由於體力消耗大,男人也要掂量著幹。但幹這個比其他活兒能多掙10塊錢。為了每天多賺10元,身高只有1米55的丁曉俠總是搶著去做。原來,3年前,兒子因白血病去世。前年,丈夫查出上顎鱗癌,不久前已經轉移;去年,女兒又查出再生障礙性貧血。她肩上的擔子遠比鋼管重得多。


造房子的鋼管長6米、重40多斤,扛著它要走100多米,還要圍繞地基擺放整齊。這是工地上最苦最累的活兒。由於體力消耗大,男人也要掂量著幹。但幹這個比其他活兒能多掙10塊錢。為了每天多賺10元,身高只有1米55的丁曉俠總是搶著去做。原來,3年前,兒子因白血病去世。前年,丈夫查出上顎鱗癌,不久前已經轉移;去年,女兒又查出再生障礙性貧血。她肩上的擔子遠比鋼管重得多。

36歲的丁曉俠家住寧夏青銅峽市峽口鎮閆渠村。2008年10月18日,噩運從這天開始。4歲的兒子馬浩突然不能走路、不能說話,身上還有不少斑點。“醫生說是惡性血液病,那天起,我們家一下子就不一樣了。”丁曉俠說。

為了給兒子治病,夫妻倆借錢買了一輛三輪車,拉磚掙醫療費。“別人一天最多拉4車,我倆就想多賺錢,一天要拉五六車。”她說,“夏天特別熱,車裡捂得要命,衣服都溼透了,可我倆還是不休息地拉磚。”她們那時候以為,有了錢,兒子就一定能好起來。

“醫生說要想治好得做骨髓移植,兒子6歲半那年,我又生了女兒。”一家人一度以為有了希望,可配型不成功,希望破滅。又治了5年,前後花了30多萬,還是沒用。後來,感冒引發了嚴重感染,病情急轉直下。2015年2月,馬浩的生命定格在了11歲,還留下了十多萬的外債。

“兒子走後,婆婆就把他的照片都藏了起來,不能看,一看就落淚。”但看著年幼的女兒,丁曉俠夫妻倆又有了希望。“那時候就想,努力賺錢還債,再把女兒撫養長大。”

沒想到,噩運再次降臨,丈夫又倒下了。2016年3月,丈夫馬吉軍查出左側上顎鱗癌,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借錢做了手術和化療,這才脫離危險。還沒來得及喘息,2017年5月,女兒馬瑩鼻子出血不止,被確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丁曉俠成了家裡唯一的頂樑柱。

面對命運的暴擊,丁曉俠選擇堅強。她在家附近找工地幹活,和男人一樣做體力活。“一摞磚30斤重,抱著走幾十米,再遞給在架子上作業的工友。”丁曉俠說,“一開始不習慣,不小心就把手指砸了,也不捨得去醫院,就拿衛生紙包一下繼續幹活。沒想到後來手指就伸不直了。”

今年1月3日是丁曉俠的36歲生日。想到妻子的艱辛,丈夫提出要買肉給她慶生,她搖搖頭拒絕了。“工地上一星期一頓肉,比你倆吃得還好呢。省下錢給你和孩子治病、補營養吧。”女兒知道媽媽過生日,悄悄地給媽媽畫了一幅畫,祝媽媽生日快樂。圖為馬瑩的獎狀和她畫的畫。


原來,丈夫病倒後,家裡就幾乎不買菜了。只在女兒特別想吃肉的時候,才給她炒一點肉吃。“委屈她了,出生後就沒享過福,還要照顧哥哥和爸爸。”提起女兒,一向堅強的丁曉俠忍不住抹眼淚。因為沒錢化療,女兒只能吃藥維持,更別提骨髓移植了。“病重的時候她臉色蒼白,不能走路,她還安慰我,說她好著呢,將來長大還要給我買房子、買車,學駕照開車拉我。”

“女兒才8歲,說啥也不能放棄。”丁曉俠一天上工11個小時,做最苦最累的活兒,一天能掙60到100元。但這遠遠不足以支付父女倆的醫療費。她還告訴生命召集令,公公今年68歲了,腿有殘疾。但看著生病的兒子和孫女,他給自己找了一份環衛的工作,一個月有800元的收入。老人說,只要有一點希望都不能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