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賀延磧”,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陌生。但提起《西遊記》中的流沙河,那是無人不知。 “莫賀延磧”與流沙河兩者有何關係呢? 莫賀延磧又名“哈順戈壁”,為今甘肅瓜州到新疆哈密之間的大沙漠戈壁,長八百多裡,也就是《西遊記》中的流沙河所在地。 唐時此處以西皆稱“域西”,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西域”的起點。


“莫賀延磧”,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陌生。但提起《西遊記》中的流沙河,那是無人不知。 “莫賀延磧”與流沙河兩者有何關係呢? 莫賀延磧又名“哈順戈壁”,為今甘肅瓜州到新疆哈密之間的大沙漠戈壁,長八百多里,也就是《西遊記》中的流沙河所在地。 唐時此處以西皆稱“域西”,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西域”的起點。

莫賀延磧是新疆東部和河西走廊西端連接帶上戈壁分佈最集中、類型最複雜的地方。 這一帶氣候極端乾旱,年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漫天黃沙之中,上不見飛鳥,下不見走獸,地上連小草也不長。 受瓜州的大風影響,這一帶四季大風呼嘯。 又加上庫木塔格沙壠和雅丹地貌廣為分佈,更是增添了百變氣息和神秘的氛圍。

初識莫賀延磧,來自玄奘法師法師的弟子慧立、彥悰所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公元627年,玄奘法師開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之路。 他當年取經的路線是從長安出發,穿越河西走廊,過莫賀延磧(流沙河)、星星峽,進入哈密,再穿越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爾高原,翻越興都庫什山達坂,進入印度。 然而,在現實中,玄奘法師沒有孫悟空,沒有白龍馬,更沒有豬八戒以及沙和尚等弟子。

在他西行取經的17年間,一路上九死一生,卻依然無所畏懼。 但,莫賀延磧是他西行途中唯一動搖過決心的地方。 書中有記載:莫賀延磧,長八百里,古曰沙河,目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劣風擁沙,散如時雨。


在莫賀延磧,玄奘法師遭遇了西行途中最險惡的考驗。 在經歷了追殺、背棄、迷路、彷徨、生死火後,玄奘法師立下錚錚誓言:寧可就西而死,豈能歸東而生、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 儘管五天四夜滴水未進幾將殞絕,但他依然心無所懼一往無前,終成一代高僧。 後來,人們把這條路稱為“玄奘之路”。

吳承恩先生在《大唐西域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基礎上撰寫《西遊記》,加入神話色彩,把有著“流動的沙丘”的流沙河,寫成了洶湧澎湃的流沙河,並虛構了沙和尚在這裡等待玄奘法師的故事,從而讓莫賀延磧廣為人知。

1879年,俄羅斯著名探險學家、文化大盜普爾熱瓦爾斯基路經莫賀延磧也是心驚肉跳。 他在日記中寫道:莫賀延磧直徑110公里,海拔1600米,為波狀平原,到處是高臺,像塔一樣的黃土懸崖,土壤摻著沙礫的卵石覆蓋著,戈壁中既沒有植物,也沒有動物,甚至連蜥蜴和昆蟲也沒有,白天地面灼熱,籠罩著一層像充滿煙霧的渾濁空氣,一路上到處可以看見騾馬和駱駝的骨頭,呈現出一片十分可怕的現象。


2005年,中央電視臺以“玄奘之路”為主題,組織了大型文化考察活動,重走玄奘法師西行之路,在國內外影響巨大。 2006年,受央視“玄奘之路”的影響,“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正式發起。 隨後每年5月,都有來自國內外院校商學院的多名EMBA及MBA學員,參加戈壁挑戰賽。

“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舉辦地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和敦煌市,選手們以團隊結組形式,四天三夜徒步穿越112公里無人區,挑戰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莫賀延磧。 他們從瓜州鎖陽城遺址東面的塔爾寺出發,經鎖陽城、大墓子母闕、截山廟、六工城、疏勒河、風電場,到達終點白墩子。

莫賀延磧是典型的極旱荒漠戈壁。 穿越無人區,會途經沙漠、雅丹、鹽鹼地、黑戈壁等地貌,經受著強風、烈日、沙暴的嚴酷考驗。 5月的莫賀延磧,氣候變化無常,早上可能結冰,中午表溫度高達40多度,晚上氣溫驟降,經常會颳大風,那是刺骨的寒冷,還伴有不期而遇的沙塵暴,瓢潑大雨。


其間,最難走的是鹽鹼地。 鹽鹼地不像戈壁一樣一馬平川,它是起伏的地形,一踩一陷,相當難走。 鹽鹼地生長的駱駝刺非常堅硬,稍不留神就會劃傷手腳,一定要穿厚實的衣物及厚底鞋。 然而大中午,鹽鹼地的氣溫會攀升到40度,熱得要命。 鬆軟的地面讓救援車成為泡影,路是自己選擇的,含著淚也要把它走完,這就要求參賽者必須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強的毅力。

但參賽者普遍認為,與當年玄奘法師西行的漫漫長路相比,瓜州戈壁上的112公里不過是短短的一段。 在四天三夜的行程中,他們彼此間相互鼓勵和扶持,抵達終點時有著歡笑和淚水,這段行程足以讓他們銘記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