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山口改革開放40年掃描:從戈壁風口到黃金通道

40年,改革開放給阿拉山口這座邊境小城注入了生命活力,讓它走上了一條日新月異的鉅變之路。緊緊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今天的阿拉山口城市發展走進全新時代。

阿拉山口改革开放40年扫描:从戈壁风口到黄金通道

阿拉山口國門景區。

40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今天,因風出名的阿拉山口,讓人驚歎的早已不是呼嘯的大風,而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西部橋頭堡、在建設“一帶一路”中虎虎生風的發展腳步——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綜合保稅區迅猛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阿拉山口正站在新時代的風口上奮力前行。

風口上建起現代新城

從衛星地圖上看,阿拉山口是一個特別的存在。

在雄偉的阿拉套山和巴爾魯克山之間,一個喇叭狀的空曠地帶在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之間延伸。阿拉山口市就坐落於此。

山口,更是風口。阿拉山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留給外界的印象只有狂風肆虐、飛沙走石。南下的西伯利亞冷氣流被高山阻擋,正逢一條開闊通道,於是一股腦兒湧了進來。以至於當地人說,阿拉山口“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阿拉山口改革开放40年扫描:从戈壁风口到黄金通道

“阿拉山口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發展起來的城市。”5月21日,正在參與阿拉山口口岸志修編的阿拉山口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陶生俊說,20世紀90年代是分水嶺,在此之前,只有建設於20世紀50年代的氣象站和60年代守衛邊陲的邊防連為人所知曉。

1990年6月,國家批准正式建立阿拉山口口岸,隨後,與哈薩克斯坦的德魯日巴口岸實現了鐵路連通。從此,東起我國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全長10870公里的第二座亞歐大陸橋全線貫通,阿拉山口市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鐵路的連通拉開了阿拉山口發展騰飛的序幕。”陶生俊說。

回憶發展歷程,在很多當地人的心中,1991年阿拉山口鐵路口岸臨時過貨是具有標誌性的事情。1995年,阿拉山口公路口岸又正式開放,同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資興建的第一條石油管線“哈薩克斯坦阿塔蘇——中國新疆阿拉山口”段,一期工程竣工投產,年輸油量達1000萬噸……阿拉山口走上了一條日新月異的鉅變之路。2010年,阿拉山口機場建成通航,阿拉山口成為我國西北首個集鐵路、公路、原油管道、航空運輸“四位一體”的陸路口岸。

一路通,一城興。阿拉山口從此吸引來源源不斷的人流、物流、資本,這座屹立於新亞歐大陸橋西部橋頭堡的邊境小城,開始以新的姿態面對世人。柏油馬路寬闊筆直、公共設施一應俱全,操著各種口音的商人來往穿梭……穿越高山大川呼嘯而來的風不再讓人畏懼,改革發展、追求幸福的風撲面而來,在每一個阿拉山口人的腳步中增添了無限動力。

2012年12月,國務院批准成立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這個新興的貿易樞紐城市,開啟了全新發展歷程。

西出通道邁出新步伐

改革開放給阿拉山口注入了生命活力。

阿拉山口市民尤秀蓮回憶說:“1990年6月,我和丈夫從博樂市來到阿拉山口,那時這裡還是戈壁灘,除了修鐵路的工人之外沒幾個人。”

尤秀蓮在阿拉山口被很多人認為是個“大膽”的女人,也有人說,她的身上有一個時代鮮明的特徵——敢為人先。

當年,聽說阿拉山口在修鐵路,尤秀蓮覺得有錢可賺,與丈夫商議後就來到這裡開起了飯館。“開張的第一個月,我們連交稅的地方都找不到。”尤秀蓮笑著說,改革開放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火車通了,口岸開了,人越來越多,配套設施也不斷完善,變化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都不誇張。

阿拉山口改革开放40年扫描:从戈壁风口到黄金通道

1991年7月19日,第一列臨時國際列車開進阿拉山口。

當時,在這片戈壁風口的處女地上,數十支建築隊伍雲集,數百家企業投資興業。昔日冷僻荒涼的山口,開始變得車水馬龍,人流如織。

荒涼到繁華間,是一項項政策的落實、一個個重點項目的建設,一批又一批人接踵而來,將戈壁新城的輪廓勾畫出來。

2005年8月,自治區級阿拉山口工業園區開始建設;一年以後,阿拉山口供水與生態建設工程啟動;2007年,阿拉山口集裝箱換裝庫開工;2009年,阿拉山口風電場一期工程開工……阿拉山口拉開了建設序幕,西出通道邁開了發展步伐。

2011年5月,阿拉山口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成為新疆首個綜合保稅區,這極大地豐富了新疆打造西部區域經濟增長極的戰略內涵和形式。

從1990年至今,尤秀蓮開過飯館,開過乾洗店,現在又經營著酒店。“當時就覺得,沒有改革開放的精神,沒有敢闖敢試的勇氣,是不會有幸福生活的。”尤秀蓮說,這種精神也印刻在了阿拉山口的發展歷史上。

口岸的開通讓阿拉山口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自1990年以來,阿拉山口已累計完成投資200億元,建成了鐵路口岸區、公路口岸區、邊境互市區、商業區、倉儲區、行政辦公區、生活服務區、綠化環保區和綜合保稅區九大功能區和“九縱十五橫”的城市道路網。2011年10月,“渝新歐”國際貨運班列開通後,打通了中國內陸與歐洲的陸路大通道,其後,鄭新歐、蓉新歐、漢新歐、長安號等國際班列相繼開通,中歐班列運行成為常態。截至2017年底,阿拉山口通行中歐、中亞班列4000列,今年1月至4月通行483列。途經阿拉山口口岸出境的中歐、中亞國際班列已達53種,據不完全統計,從這裡出境的中歐班列佔全國60%以上。

阿拉山口改革开放40年扫描:从戈壁风口到黄金通道

截至2017年底,阿拉山口通行中歐、中亞班列4000列。

借力“一帶一路”振翅騰飛

黨的十八大以來,阿拉山口市的發展乘風破浪,一路前行。

滿載“中國製造”的鋼鐵巨龍由東駛過阿拉山口口岸,昂首向西,奔向萊茵河畔、地中海岸……聲聲汽笛響徹亞歐大陸。

綜合保稅區內,貨運往來吞吐,車輛川流不息,一派繁忙景象。大批企業落戶於此尋覓商機,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畫卷上留下印記。

阿拉山口改革开放40年扫描:从戈壁风口到黄金通道

新疆首個綜合保稅區。

這是阿拉山口發展的全新時代。“一帶一路”建設拉開了新疆改革開放的新篇章,處在開放前沿的阿拉山口,正在從通道型經濟向綜合區域型經濟奮勇轉型。

“伴隨著新疆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更多政策惠及阿拉山口市。”阿拉山口市委副書記、綜保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勇說,“近幾年,阿拉山口市先後爭取到了糧食進口指定口岸、整車進口指定口岸,貿易額和過貨量均大幅增長。”

40年,從無到有,一個個數據印證著這個口岸城市的華麗轉身。

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優化,電子口岸門戶網站順利接入新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平臺,通關效率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日益改善,出臺了跨境電商、企業上市、整車進口等惠企政策。2017年招商引資項目77個,到位資金32.7億元,增長38.7%;跨境旅遊取得突破,積極推進中國公民免簽出境至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公民多日免簽入境阿拉山口口岸等政策。

“阿拉山口市將緊緊抓住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口岸強州’戰略,發揮口岸區位和綜保區政策疊加優勢,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健全完善產業體系,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破解發展瓶頸制約,促進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阿拉山口市市長阿力木江·肉孜說。

來源/新疆經濟報

圖:阿拉山口宣傳部提供

博州美麗·因為有你

主辦/博州黨委宣傳部 承辦/博爾塔拉報社

聯繫電話:0909-2317062

廣告部電話:0909-2311925、13289097019

阿拉山口改革开放40年扫描:从戈壁风口到黄金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