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旗:沁色的鑑定要點(三)

F.玉器受土壤中的礦物顏色影響而形成沁色,盤玩或泡到溫水時,會出現掉色現象。這是因為土壤中富含鐵離子顯色成分所致,比如山東南部的紅土中出土的玉器,由於土壤成分富含鐵離子的影響,多出現紅沁。因為玉器鈣化或者縫裂之後,分子結構發生改變,內部比較疏鬆,會吸附土壤中過多的礦物顏色,所以在用溫水浸泡玉器時,玉器會掉顏色。此種情況,在你盤玩時,也會出現掉色現象。但是當你盤玩到半熟,顏色不再掉時,保留在玉器裡面的沁色,那才是玉器的分子與土壤中各種物質的分子發生化學、物理變化後留下的沁色。這種沁色不但不會消失,盤玩時,還會出現增多、擴散、變化等現象。

王紅旗:沁色的鑑定要點(三)

文化期玉璇璣(自藏)

受富含鐵礦土壤影響,白玉整體沁成紅黃色。

這種現象,很多玉友不瞭解,更不清楚它的成因,在鑑定時,一見掉顏色就會認為是化工染料染色,判為假貨。其實,這種現象鑑定很簡單:只要做一下PH值試驗便一清二楚,目前造假所用顏料一般為化工鹼性材料。

這就提醒各位:碰見這樣的情況,不要將其一棍子打死,要充分考證出土地的土壤,然後綜合分析其他的特性後再做決斷。

請看下圖試驗:此器出自山東南部丘陵紅色泥土中,由於當地土壤中的礦物顏色所致。把它放進溫水裡,會把水染成黃色。

王紅旗:沁色的鑑定要點(三)

G.生坑有沁色、厚重灰皮的玉器,用開水燙後,有很濃的土香味,用PH值試紙測試,基本呈中性,極個別因為土壤的酸鹼度不同而有例外,但PH值變化不會很大。假貨因為是化工染料所致,會偏酸或是偏鹼,會出現刺鼻的化工產品味道。

H.在放大鏡下觀察,沁色部分往往會夾雜深色的小點或是呈現絲縷狀,分佈自然。比如牛毛沁也是其中的表象。

王紅旗:沁色的鑑定要點(三)

河南博物館藏玉璧,黑沁色和牛毛沁。

I. 存在雲母狀現象的玉器,在盤玩時,沁色部分會有變化,但變化較慢,主要原因是玉器長期在複雜的環境下,再加上內、外應力而形成這種現象,在還原的過程中,內部的變化非常緩慢所致。

王紅旗:沁色的鑑定要點(三)

河南博物館藏玉豬握,類似這種雲母狀現象,在盤玩的過程中,一定時間內變化會很小。

下期繼續講解古玉的鑑定要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