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長過程中葉片發黃,什麼原因引起的?怎麼防治?

水稻在生長過程中,葉片出現發黃的情況很常見,估計種植水稻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遇到過,不及時處理的話,對產量影響還是蠻大的,引起水稻發黃的原因有很多,有時我們防不勝防,比如病蟲害、藥害、中毒、缺素等等,下面,小幫手說的這4點,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如果自家水稻出現發黃情況,可進行對照,然後對症解決:


水稻生長過程中葉片發黃,什麼原因引起的?怎麼防治?

1、中毒性發黃

因中毒導致的水稻葉片發黃,其實很好判斷,從根系來看,發黑症狀很明顯,另外有一股臭雞蛋的味道,聞起來很明顯,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進行排水曬田,目的是為了讓土壤中獲取更多的氧氣,通過氧氣來進行排毒,然後,可以追施複合肥或者是噴打葉面肥,促進水稻的返青。

2、缺氮發黃

缺氮估計是大家第一想到的問題,因為一旦葉片出現發黃,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缺元素了,的確,氮素不足,能引起水稻黃葉,判斷起來也比較容易,一般先從老葉開始發黃,逐漸的像心葉蔓延,最後發展成整株發黃,從遠處看,跟成熟了一樣,這時候,追施尿素就可以了,建議在發黃前期就開始追施,不要等到整株發黃後,就晚了。

水稻生長過程中葉片發黃,什麼原因引起的?怎麼防治?

3、除草劑藥害發黃

除草劑藥害造成的黃葉,輕則葉片一般會出現黃色斑點,然後水稻枯萎,發蔫,嚴重的直接導致整株枯死,除草劑藥害就不多說了,如果沒打除草劑之前是正常的,打了除草劑之後沒多久,開始出現上述症狀,就是藥害導致的了,如果發現較早,儘快噴施清水,降低除草劑濃度,如果發現較晚,水稻都已枯萎,那就沒救了。

4、細菌性病害發黃

能導致水稻葉片發黃的細菌性病害有多種,比如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細菌性基腐病等,染病後,水稻的心葉會凋萎捲縮,如果是細菌性條斑病,把患病的植株折斷,會有黃色“菌膿”,如果是細菌性基腐病的話,把病株折斷,會有一股腐臭味,細菌性病害,防治起來也不難,常用藥劑有葉枯唑、農用硫酸鏈黴素、噻森銅等,一遍不行,中間隔一週左右,再來一次。

水稻生長過程中葉片發黃,什麼原因引起的?怎麼防治?

關於水稻葉片發黃的情況,小幫手就先說這4點,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或其他防治措施,如果你知道,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