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根韭菜,就能養活一個媒體

導讀

中國是ICO項目方無法忽視的國家,因為很多中國人通過各種渠道買了他們的幣,想要穩住市場,就得加大中國市場的宣傳力度。於是,幣圈媒體就開始年賺千萬,這是真的,不是開玩笑。

幾百根韭菜,就能養活一個媒體


正文

一. 沒資格被“韭菜“罵

現在與區塊鏈掛鉤的媒體是有多麼火熱?我們看一組融資數據:區塊鏈資訊門戶“火星財經”宣佈獲得A輪融資,估值1.5億人民幣。區塊鏈行業資訊媒體“金錢報”近日宣佈獲得由極豆資本投資的數千萬元人民幣。專注區塊鏈媒體“深鏈財經”近日對外宣佈了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1000萬人民幣。國內較早的區塊鏈媒體和社區“巴比特”近日完成1億元A輪融資。區塊鏈內容平臺“虎爾財經”也於春節前完成數千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

前段時間跟已出國避世的某幣圈大佬聊天(據說以前是靠炒賣域名起家的,各種另類致致富跟橫財就手大法無所不用),說自己現在選擇退隱江湖,尋找自我的階段。當場我就沒忍住,問道:“不會為割了韭菜而感到內疚?”大佬道:“會,併為此驕傲。內疚是留給成功抽身的人,失敗了的只會感到難堪。”

對啊,如果一心抱著割韭菜的心態,哪還有什麼良心可言。Kao! 那些連割韭菜都虧本的,還真是沒資格被“韭菜“罵。錢的確是如今幣圈的第一推動力,傳聞由微商團隊為第一推動力建立起來的“三點鐘無眠區塊鏈”設有各種各樣的規矩,比如說嚴禁在群裡發佈關於炒幣、ICO等方面的消息。而“寶二爺”郭宏才就是因為誠實說了句“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就是炒幣”而被踢出了群。後來寶二爺一語中的:“他們一直不說賺錢,都他媽的太虛了。”

幾百根韭菜,就能養活一個媒體

二. 得韭菜者得天下

據統計,46%的ICO都無法達到預期,最近某個二月份已經成功ICO的英國項目正在尋找亞洲的媒體宣傳渠道,據說是某款產品已經正式上線,想要做一波ICO之後的宣傳。這就像是一個剛剛IPO的公司在上市後的市場推廣,為了增強市場信心也無可厚非,但是一個英國的項目,最需要的卻是中國地區的宣傳,原因很簡單:持幣人包括日本人,韓國人,但最多的還是來自中國。當他們看到中國區塊鏈媒體的報價時,頓時手頭一緊,實在有點無法適應,於是找合作的東南亞ICO顧問團隊問小羅盤,想要看看是不是國內媒體見他們不懂行情,獅子大開口。結果我們拿著報價跟我們收刮回來的世界區塊鏈媒體報價列表一對比,該報價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我們報價單裡面來自中國的 “世界冠軍” 收費達到1ETH/100閱讀量。

據“鉛筆道”報道,區塊鏈已經出現天價軟文,點擊200要加10萬。

幾百根韭菜,就能養活一個媒體

國外最有名的幣圈網站Cointelegraph一篇軟文的報價大概是10000-20000美元,除了在網站首頁,會在Telegram上一個同名10W訂閱的社群裡面發表,即使打開率只有5%,那也是5000個閱讀量,算下來比中國大多數幣圈媒體都要便宜。根據點融網創始人郭宇航的說法,中國“幣圈”在經過近幾年前後2輪的“牛熊切換”,國內“幣圈”的總人數已經從數十萬暴增至數百萬甚至更多,如今更多新投資者陸續入場,是加密貨幣即使在中國監管過去好幾個月之後持續升溫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得韭菜者得天下,哪裡韭菜堆積,哪裡就有商機。

幾百根韭菜,就能養活一個媒體

Cointelegraph,一不小心還攔截到一則京東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新聞

三. 項目成敗看人品

商業世界就是這麼矛盾,區塊鏈本可以降低信用的成本,去中心化,但是卻衍生出截然不同的ICO,充斥著黑箱操作和內幕交易,恨不得將個人信用變成錢,然後全部花光。於是要看ICO項目,首要的就是看團隊,很多時候還不是像股權融資一樣看團隊管理才能或技術能力,而是看人品。如今ICO項目破發率和夭折率越來越高,特別是國外的項目。如果說到產品質量,常常都會說發達國家的好,雖然有點崇洋媚外,但很多時候也認了,但是在幣圈就不一樣了,Made in China完勝,簡直揚眉吐氣。就像某位投資界前輩戲說:“

讓我投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麻省理工畢業的以色列團隊,我還不如投給每天都在IT技術外包公司搬磚的大外甥,起碼我看著他長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