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妻子照顧母親,把孩子培養成人!”,電話採訪傳出51歲丈夫王進彬發出內心的激動聲音。1990年春節,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薛屯寨村23歲漂亮女孩王大文,帶著女孩的那份純真和善良嫁到了太清宮鎮楊橋村王進彬這個不算富裕的大家庭。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農村女子用28個春秋詮釋著“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這個村,走進這個家,她就用善良、聰穎、任勞任怨去盡力做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職責。


“謝謝妻子照顧母親,把孩子培養成人!”,電話採訪傳出51歲丈夫王進彬發出內心的激動聲音。1990年春節,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薛屯寨村23歲漂亮女孩王大文,帶著女孩的那份純真和善良嫁到了太清宮鎮楊橋村王進彬這個不算富裕的大家庭。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農村女子用28個春秋詮釋著“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這個村,走進這個家,她就用善良、聰穎、任勞任怨去盡力做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職責。

由於丈夫長年外出打工,王大文主動承擔家務,在家孝敬老人、教育孩子,還要種好家裡的幾畝地。她幾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端屎端尿、豪無怨言直至送走;她以身作則,從嚴要求、精心教育孩子,兒媳王優優也從婆婆身上學到了如何孝敬老人,善待長輩:婆婆年事已高,王大文敬如親母,婆媳倆無話不說,讓鄰居羨慕。圖為王大文給婆婆倒茶端水,28年如一日的細心照料。

王大文的婆婆愛乾淨,冬天每一星期洗一次澡,老人五雙兒媳就愛和大文一塊兒去洗澡,無論多忙,大文用三輪拉著婆婆去幾公里外的鎮上給婆婆洗澡。“孩子們對我都孝順,因為大文和我說得來,俺倆有緣份,老天爺給我一個好兒媳好閨女呀!”婆婆喜不自禁的誇道。


“大文家人都好,在村裡家風更好,從沒有給鄰居紅過臉,大文對待婆子一家人真好!”村民孫麗霞快言快語的說道。“大文熱心腸,愛說愛笑”,“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大文比她閨女都親”,鄰居七嘴八舌的說著。

王大文的大兒媳婦王優優從小了解婆婆一家,在婆婆的眼皮下長大,由於受婆婆大文的影響,結婚彩禮兩萬元被孃家原封不動的陪嫁過來。“我嫁的是愛情,是對從小青梅竹馬的錚錚誓言的兌現,與婆子一家人相處生活是我的福分”,兒媳王優優笑呵呵的說。“親家母一家在村裡是家風很好的家庭,雖說不富有,但女兒在她家不會受氣,彩禮多少不重要,我們看中的是孝順的女婿和懂事的婆子”,王優優的孃家媽薛豔麗告訴記者。

王優優嫁到王家後,對婆婆和婆奶奶孝順有加。她幫著婆婆照顧奶奶,家裡給弟弟蓋新房,就把婆婆和奶奶接到自己的房子裡擠著住。婆婆操心蓋房子,王優優在照顧三歲的孩子同時照看奶奶。“兩座房子翻蓋我都不在家,真辛苦老婆啦!我還得掙錢補貼家裡,老母親每次體檢都是媳婦催辦,老孃的好身體離不開媳婦的操勞!”丈夫王進彬的感恩話語說個不停。


為了讓老人吃飽吃好,每天三餐吃什麼大文從不問小孩們想吃什麼,而是問老人想吃什麼再做什麼飯菜,每次都盡最大努力地滿足著老人,家裡也從未斷過各種口味的容易嚼爛的糕點,婆婆愛吃甜食。“婆婆也是媽,她把孩子養大,我們就要為她養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大文說。

“婆媳是冤家,從來不拿頭”,流傳河南豫東一帶的俗語根深蒂固幾百年。然而鹿邑縣好媳婦王大文孝敬81歲婆婆,用愛心與鄰居相處,用心養育三個兒女成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們演繹了一段婆媳互敬互愛的孝敬佳話。圖文/胡洪濤。更多農村故事請關注頭條號:黑土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