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建設的“嶗山實踐”

農村信用建設的“嶗山實踐”

日前,嶗山街道地寶圈村被山東行政學院定為教學點,每期全省鎮長輪訓班都會到地寶圈村,觀摩學習農村信用管理工作。而在嶗山街道其他村莊,信用管理也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創新和深化提升,形成了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嶗山實踐”。

制定信用標準 權衡信用分值

給老百姓一把尺子,讓老百姓照著做。嶗山街道29個村從原有的村規民約入手,將當前的重點工作、中心任務和發展要求納入其中,結合村情實際進行補充和完善。同時,廣泛徵求村民意見,經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最終形成大家參與、集體表決、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

嶗山街道整合農村居民、自然人信用信息評價標準和各村村規民約,由村主要負責人參與,認真研究反覆斟酌,最終形成一套包含土地調整、違建拆除、村容村貌、文明道德15大類130多個獎懲項,具有嶗山特點、群眾高度認可的評價體系,涵蓋老百姓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住樓村還是平房村,從中都能找到相對應的信用評價標準。

廣集信用信息 嚴核信息真偽

嶗山街道每個村都有一支龐大的信息採集員隊伍。村民小組長是專職的,村幹部是義務的,而村民人人都是信息採集員。為鼓勵大家積極提報自己和他人做的好事,嶗山街道將“村民提供的信用信息經核實屬實採用的,加5分”列入村民信用信息評價標準中,反之,提報虛假信息的,扣50分。

對提報上來的信息,村信用管理議事會嚴格按照標準和流程進行審核把關,確定是否記入個人信用檔案。各村每月10日利用黨員活動日,把一個月來採集的村民信用信息在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上再公佈一遍,讓村民知道誰做好事了,誰違反村規了,既保證應採盡採、真實客觀,又擴大了宣傳效果、營造了輿論氛圍。

信用結果落地 養成規矩意識

今年,嶗山街道鼓勵有條件的村設置信用基金,更好地激勵守信行為。目前,已有18個村設置信用基金,總額17.3萬元,用於獎勵本年度村級信用分值在1030分及以上且市級層面沒有失信記錄的前20名村民。以前村民守信與不守信只體現在分值的多少上,與切身利益結合不緊密,甚至相當一部分老百姓對信用的認識並不到位,這回村黨支部書記一致同意,信用基金只獎勵村民,不獎勵村幹部,就是要讓老百姓知道,做好人辦好事處處受益。

每個村還根據福利多少,把福利與信用分值掛鉤,制定本村的懲戒措施。

就是通過這一獎一罰,變“信用無價”為“信用有價”,將信用的道德“軟約束”變成信用管理的“硬槓槓”,在剛性制度的約束下,守規矩、講信用逐漸成為村民的自覺行為。

二疃村今年設置了2萬元的信用基金,村黨支部書記董俊明說:“簽完協議3年後要搬遷上樓,老百姓這麼多年的農村生活習慣不可能一下子改變,樓道放東西、綠化帶開小菜園、樓上抖被子,這都是可預見的陋習。現在通過信用管理提前介入,養成老百姓的規矩意識,使平房搬樓房這一過程平穩過渡,受益的不光是老百姓,也是村幹部。”信用管理就是農村管理的一個抓手。

引領文明村風 見證村莊變化

通過近3年的村民信用管理,嶗山街道轄區自然村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不管是環境衛生整治這樣的小事,還是舊村改造這樣的大事,不管是愛心捐款這樣的好事,還是違建拆除這樣的難事都能得到順利推進。

地寶圈村開展的清潔家園活動,村婦聯主席張啟鳳在喇叭上一招呼,婦女們積極報名不要報酬,“全國文明村”的殊榮是全體村民的驕傲,更是精神動力。南沽村要求每家每戶出一個代表參加村裡的信用管理推進大會,大家積極參與出謀劃策。每年開展的“慈心一日捐”活動,各村“兩委”幹部帶頭,村民盡己所能踴躍捐款。

傳承這種精神和共識是每個家庭的責任,所以嶗山街道更加註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開展了“說出你的故事 亮出你的家風”活動,讓好家風看得見、摸得著,以好家風促村風帶民風。2017年以來,嶗山街道共採集好人好事等村民加分信用信息8297項,打造了7個信用體系示範村,151戶被評為2017年市級誠信示範戶,5個村獲榮成市級文明村,7個村獲威海市級文明村,地寶圈村還同時獲得了省級和國家級文明村稱號。

信用管理是一份考卷,考驗著農村幹部的公信力,考驗著老百姓的文明指數。每個人一點一滴的變化成就了村莊的變化,一個個村莊的變化成就了整個街道的變化,大家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近年來,嶗山街道一直把信用建設作為基層治理創新的有效手段,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提升,成效顯著,成為我市農村信用建設的樣板。 今年,我市將農村徵信深化工程作為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重點和創新點之一。嶗山街道進一步在深化、提升上下功夫,聚焦實用、注重創新,被山東行政學院定為教學點,前來參觀學習的絡繹不絕。對我市各鎮村來說,學習絕不能簡單地照搬照套,一定要從村居“一把手”的思想認識入手,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集意見,切實拿出群眾信服、標準規範、公開透明的信用管理辦法、信息徵集審核程序和信用結果應用措施;一定要從村居的實際出發,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實用為標準,突出特色,打造亮點,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力促信用管理在農村落實落地見實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