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時代"正式結束,他的投資祕籍到底是什麼?

3月16日下午,年滿90歲的李嘉誠宣佈將於5月正式退休,其長子李澤鉅接任長和主席。

李嘉誠表示,今後將會出任公司資深顧問,就重大事項提供意見。本次的公告也標誌著連任香港首富二十年的"李嘉誠時代"時代 正式結束了。

但其實,李嘉誠這一生的投資經歷也是非常精彩的。近二三十年以來,李嘉誠在內地有巨量的房地產投資,而且回報巨大,你能從他的投資秘籍中學到什麼呢?

一、石油冰點危機,李嘉誠入手直收赫斯基

1986年,國際油價暴跌至11美元的歷史冰點,李嘉誠選擇以32億港元的價格購入赫斯基石油一半多的股份。

要知道,當時赫斯基公司每天都要虧損500萬港元,而現在這家企業每天賺1500萬港元已成為當地最大的盈利企業,這可以說是李嘉誠最偉大的投資之一了。

二、注重科技企業,拓寬經營領域

其實,李嘉誠對互聯網,以及新興的科技企業是非常關注的。就最近的十年來看,他累計投資了超過70家前沿的科技企業。

如Facebook在2007年就獲得了來自李嘉誠的投資,李嘉誠以1.2億元買下了Facebook的0.8%股份。

Siri語音識別系統於2009年同樣被李嘉誠以1550萬美元收購,僅僅兩年這個公司就被蘋果公司以2億美元收購,翻了近十三倍的利潤。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李嘉誠的投資秘籍之一是,在行業低迷的時候出手。但此種方式,無法預估行業低迷會持續多久,能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到行業盈利,風險還是較大的,但如果預估好,今後帶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

秘籍之二是,較為關注互聯網和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在近十年內的發展日新月異,由此可見李嘉誠的眼光也是極為精準。但在一個行業剛剛興起時,能否長遠穩定盈利,也是需要估量其未來的盈利性和風險的。當然,李嘉誠的投資就是這樣,穩準狠,要不何以穩坐香港首富長達二十年之久呢?

李嘉誠:以前我爸爸是小學校長,當時校長的收入是不錯的,但日本人一轟炸,我什麼都沒有了,來香港12歲就要做工。後來我一個人工作要負擔六個人,分擔媽媽的煩惱。靠自己難道就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