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已經掉到5元一斤了,怎麼消費者買到手裡豬肉卻是十多塊錢?

現在生豬的價格一直在下滑,在這之前也說過很多次了。現在養豬行業並不景氣,對於很多養殖戶來說就是一個賠錢的時候,一頭豬賠300元這都算少的。出欄的豬重量越重賠的越多。很多養殖戶都是苦不堪言,賣出去的價錢連成本都合不上。照理說價格便宜消費者們應該能比較高興,但是消費者們的日子也不好過,都覺得豬肉還是挺貴的,恨不得能再降。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生豬價格已經那麼便宜了,怎麼消費者買到手裡的還是貴?


生豬已經掉到5元一斤了,怎麼消費者買到手裡豬肉卻是十多塊錢?

這中間到底藏著什麼“貓膩”呢?其實是因為大家誤會了一個概念。那就是生豬價格。生豬價格並不等同於豬肉價格,生豬價格是指養殖戶飼養的豬出欄時生豬的活豬,生豬即是對未宰殺的除種豬以外的家豬的統稱。但是豬肉就已經是經過屠宰場,經過運輸,經過商鋪這些中間內容,自然消費者買到手裡的豬肉包含了這些其他內容的附加值。

生豬已經掉到5元一斤了,怎麼消費者買到手裡豬肉卻是十多塊錢?

當然生豬價格也影響著豬肉價格,但是生豬價格不等同於豬肉價格。我們的養殖業其實屬於食物產業的最低端,其實與終端消費者的接觸是最少的,所以消費者在購買豬肉時其實也包含了其他的成本。大家還是不要將二者混淆。在這個養殖行業的轉型期不管是養殖戶還是消費者都是要保持一個合理的心態,畢竟供需二者是分不開的,

生豬已經掉到5元一斤了,怎麼消費者買到手裡豬肉卻是十多塊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