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國土還不到我國三分之一,為何不控制人口

根據2016年年尾的數據,印度總共有13.26億人口。而國土面積是290萬平方公里,還不到我國的三分之一。這樣大致算下來的話,印度的人口密度是我國的三倍不止!

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國土還不到我國三分之一,為何不控制人口


其實,印度並不是不控制人口,早在1952年就提出節制生育計劃,但收效甚微,人口不減反增。尼赫魯嘗試控制印度人口,失敗。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也做過努力,最終也是失敗。

印度的人口控制難度極大,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國家制度

印度是用的英國留下來的所謂的民族制度。印度的國家制度是邦聯制,地方邦政府擁有極大的自治權利。

此外,印度是通過選舉制度選舉領導,國會按照人口比例安排眾議員;那麼久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為了獲得選票,地方邦領導不會去推廣計劃生育政策——從而導致自己失去選民的選票。​

囚徒困境,自己的邦人口下降了,如果其他的邦沒有人口下降,那麼在國會里的眾議員就會減少,對自己不利;所以對印度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是抵制的。

二、宗教信仰

印度是個多信仰的的國家,無論是佛教,還是印度教,都信奉“多子多福”,尤其是重男輕女思想嚴重。

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國土還不到我國三分之一,為何不控制人口


佔全國有8 0%以上的印度教徒認為,家庭中必須有兒子,如果沒有兒子,死後都不能昇天。為了生兒子,很多家庭選擇一直生育下去,直到生了兒子為止。

三、計劃生育政策執行得不好

其實,印度一直也在提倡人民少生育子女,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國家計劃生育推廣力度不足,一直沒有成效。

1976年,當政的總理英迪拉.甘地就發起過一場控制人口增長的運動。此舉遭到全國人民的強烈的反對,在1977年的大選中,選民因此不支持英迪拉.甘地,導致他下野。

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國土還不到我國三分之一,為何不控制人口


獲勝的人民黨不敢違背民意,立即推翻了英迪拉.甘地制定的計劃生育政策,頒佈了“家庭幸福工程”。這項工程以人民自願為原則,鼓勵少生育,也不堅決反對多生育,這樣計劃生育就等於是形同虛設。

在以後的幾十年裡,印度人口一直不斷地上升。為了爭取到更多的選民支持,政黨們對人口問題採取溫和態度。

除了總理阿德瓦尼執政時,曾提出“每個家庭只生兩個好”的建議,“控制人口”問題的議案,在國會上也是屢屢提出,只是推行不下去。

四、家庭貧困

印度貧困人口占全國人口的30%以上,人口基數大,育齡人口也多,加上國民流行早婚早育。女性第一胎生育時間提前,年輕的媽媽又不會照顧嬰幼兒,加上家庭貧困,又缺醫少藥,造成新生兒的死亡率偏高。

嬰兒死亡了,女性就要繼續生育,為了生兒子,女性就像生育機器一樣,不停地生孩子。據印度專家計算,印度每個家庭平均生育五個孩子。

五、避孕措施不足

印度大約70%以上的居民是農村人口,由於交通不便,不利於管理,居民很難及時得到避孕的藥品、避孕工具。偏遠地區醫護人員嚴重不足,無法開展絕育措施。
印度人口和我國差不多,國土還不到我國三分之一,為何不控制人口

就連居住在條件較好的城市居民,在一次調查1.68億對夫妻中,只有40%以上採取了有效的避孕措施。

六、國民教育普及不夠

印度實行義務教育,全國有高等院校6000多所,但是印度50%以上的人口沒有文化。絕大多數農村人歧視女性,不讓女性接受義務教育,使女性文盲過多、素質低。

女性過早結婚生育,少有發言權。家庭只重視生兒子,不重視教育,導致農村居民認知水平偏低。

據說,印度人口在七年後將會超過我國,大家說一說,巨大的人口總量對印度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