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書》的奧祕

前面講了,《洛書》就是先天八卦的藍本,其象為空間之象,其數乃五行逆行之數,其理為逆溯而求先天之本;《河圖》就是後天八卦的藍本,其象為時間之象,其數乃五行順行之數,其理為順行而合後天之用。《河圖》、《洛書》、《太極圖》這三個圖共同構成《周易》這部書的雛形。下面專講《洛書》的奧秘:

《洛書》的奧秘

“洛書”,又叫“龜書”,其數圖見於龜甲,載體為“神龜”。神龜是什麼形象呢?《說苑·辯物》曰“ 靈龜文五色(青、紅、黃、白、黑),似玉似金,背陰向陽,上隆象天,下平法地,磐衍象山。四趾運轉應四時,文著象二十八宿,虵(蛇)頭龍脰(頸),左精(睛)象日,右精(睛)象月,千歲之化,下氣上通,知存亡吉凶之變。”龜背甲呈圓形,隆而象天;龜腹甲呈方形,平而象地。故龜甲合天圓地方之象。龜文五色,有青、紅、黃、白、黑,這五色正合五行之色。“青”為東方之木色;“紅”為南方之火色;“黃”為中央之土色;“白”為西方之金色;“黑”為北方之水色。“龜”最大的特點就是“靜”,靜而現天地之狀,示五行之色,指高下四方之向,從而形成一個立體空間,故“龜”在這裡是“空間”的象徵。“洛書”的數圖負於龜而如下:

《洛書》的奧秘

所見的“洛書”圖皆負於龜背,我獨以為不然。這個圖呈四方形,故知其見於龜的腹甲,因為龜的腹甲就是四方形。龜如一尊印章,故知我們見到的這個圖只是“洛書”的印章像,或叫做“洛書”的鏡像。而真正的“洛書”應該是這樣的:

《洛書》的奧秘

為了區分所謂的《洛書》與真正的《洛書》,我們把所謂《洛書》的鏡像(真正的《洛書》)姑且稱為“劉氏洛書”。我們把“劉氏洛書”中圓點數換成阿拉伯數字就繪出了“劉氏九宮格”。“劉氏九宮格”也就是傳統九宮格的印章像(鏡像)。

《洛書》的奧秘

《洛書》的奧秘

“劉氏九宮格”中的這些數是由5個陽數和5個陰數組成的。陽數分別為1、3、5、7、9五個數(洛書以空心圓點表示);陰數分別為2、4、6、8、10五個數(洛書以實心圓點表示)。其中陽數5居中為用,陰數10居中為隱,故洛書中不見10數。這些數不是普通的的數,而是五行之數,包括五行的生數與成數。五行的生成數早在伏羲氏時已破解,所以才創立了先天八卦(空間八卦)。《尚書大傳·五行傳》中明確記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繫辭傳》裡所謂:“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就是指天數(陽)和地數(陰)相得而合,遂成五行之數。現在我們把“劉氏九宮格”的五行之數,換成五行之名,就得出下圖:

《洛書》的奧秘

圖中箭頭方向,是五行逆行的方向。我們再把八卦按其五行屬性置換到圖中。“乾為金”、“離為水”、“巽為木”、“坎為水”、“坤為土”,故先以這五個卦代替五行,遂又形成下圖:

《洛書》的奧秘

本著五行逆行的順序不變的原則,我們再把這個圖作適當變形。由於“乾為天”,而天傾於南方,故太陽準是在偏南的方向運行,所以把乾所在的位置確定為正南。由於“離為日”,而日準是從東方升起,故把離所在的位置確定為正東方。由於天地相對,天偏於南,則地傾於北,“坤為地”,故把坤從中間移到正北。而原來正北處的坎就要重新調整位置。由於“坎為水”,我國大陸上的水基本上是源於西而東流,故把坎調整到正西。而原來正西的巽也要重新調整。“巽為風”,風行於天,與雨相伴,故“巽”被調整到乾與坎之間的西南位。這樣就變成了下圖:

《洛書》的奧秘

這麼稍微一變,五行逆行的順序沒變,五行逆行的路線也基本沒變,只是簡單確定了一下各自的方位,就有了先天八卦的雛形。現在繼續完善了這個卦,八卦中還有兌卦屬金,故把兌卦置於與乾相鄰的東南,“兌為澤”,我國東南正是沼澤卑溼之地。八卦中還有震卦屬木,故把震置於巽的對面,震與巽的連線就成為太極圖的那條曲線(生命線),震位在東北。八卦中還有艮屬土,故把艮置於與坤相鄰的西北處。這樣,依據“洛書”五行逆行的規律,配之以八卦,推演出了先天八卦,這就是伏羲八卦。由於伏羲八卦描繪的是天圓地方,日升於東,水源於西;山高西北,澤卑東南;東北、西南走曲線而分陰陽。震、巽五行為木,象徵生命生髮,故震巽之間的曲線,就是一條生命線。現在叫胡煥庸線,也叫黑河——騰衝線;過去應該就叫做震巽線或生命線。大家對比一下“劉氏洛書”與“先天八卦”,是不是感覺很相似呢?因為先天八卦就脫胎於“劉氏洛書”。

《洛書》的奧秘

從這個推演過程,我們可以很準確地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先天八卦的卦序就是:

乾→兌→坤(用)→離→震→巽→坎→艮(隱)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這正是“洛書”五行逆行的結果。周文王反其道而行,按照五行順行的規律,結果推演出了後天八卦即時間八卦。而時間八卦的藍本正是“河圖”。

(下一講請關注“子夏故壇”之“《河圖》的奧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