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通古孜是個新疆最小的鄉鎮,居住著幾百戶維吾爾人,離民豐縣城150公里。是民豐縣最小的一個鄉級單位,56戶346口人,46戶336口維吾爾族,10戶漢族。


牙通古孜是個新疆最小的鄉鎮,居住著幾百戶維吾爾人,離民豐縣城150公里。是民豐縣最小的一個鄉級單位,56戶346口人,46戶336口維吾爾族,10戶漢族。

世代居住在沙漠腹地的維吾爾族鄉民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才知道現在是什麼朝代,據說,伊斯蘭教從阿拉伯半島向東方的西域于闐傳教時,遇到了這個強大的佛國的抵抗,被迫逃到沙漠腹地牙通古孜。

當他們第一眼看見水草茂盛的河、野豬出沒的林時,稱這兒為“牙通古孜”,之後,他們皈依了伊斯蘭教。

牙通古孜被譽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的中國沙漠第一村”,如果沒有中國第一條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牙通古孜永遠不會展現在人們面前。

大漠中與世隔絕的牙通古孜鄉只有一個十字路口,開有幾家小飯館,白天干完農活後的村民會集中到這裡來聊天,喝茶。

由於以前牙通古孜到民豐縣城有130公里的沙漠相隔,騎駱駝要走一個星期,人們極少出門,多數人不知道外界是什麼樣,造成這裡信息落後,生活艱辛。

亞瓦通古孜,因一條河流而頑強生存,因一種甜瓜而聞名新疆。就像情人的誓盟和約定,牙通古孜河水每年豐水期都會如約而至,千里迢迢地來眷顧這塊遙遠貧瘠的荒漠,並將自己最後的一滴生命之水留給了這塊沙漠。

有水就有綠洲,有綠洲就會有生命。這裡盛產一種叫安迪爾的甜瓜,譽滿新疆,盛銷遠方。沙漠裡的人們也因安迪爾甜瓜得以生存並逐漸走向幸福。

牙瓦通古孜村距聞名中外的古精絕國不遠。許多中外遊客、新聞記者,來看精絕國遺址,順便都去看看牙瓦通古孜村。

牙瓦通古孜村過去閉塞得神秘,現在富裕得神秘。牙通古斯村現在也有“賓館”啦,不過是用胡楊、紅柳枝搭編,外面抹一層泥巴,只是抹得細緻、好看些,裡面鋪了地毯,擺著本村木匠打製的沙發、彈簧床,很乾淨,是牙瓦通古孜村的特色呢。

這片小小的沙漠中的綠洲養育著這大漠裡熱情善良的人,日出和日落,紅彤彤的太陽落在塔里木沙漠圍駐的小村,一派典型的“長河落日圓”。

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梭羅的“因為我覺得一個人若誠懇,他一定是生活在一個遙遠的地方。” 牙通古孜正是那個“遙遠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