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快報:南海深部科考告捷、休眠記憶可恢復、“萬能細胞”培養設備誕生……

科技快報:南海深部科考告捷、休眠記憶可恢復、“萬能細胞”培養設備誕生……

1

南海深部計劃遙控深潛科考航次告捷 獲多項發現

科技快報:南海深部科考告捷、休眠記憶可恢復、“萬能細胞”培養設備誕生……

5月16日凌晨,隨著“嘉庚”號科考船緩緩停靠廈門通達碼頭,由同濟大學主導的歷時一月的南海遙控深潛科學考察航次完成了預定的科考任務。

“在這次科考中,我們在地質、生物和沉積動力等方面獲得了多項重要的科學發現,採集到了一系列高質量的數據和樣品,這為深化‘南海深部計劃’的構造、沉積和生物地球化學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此航次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周懷陽教授說。

“我們首次在南海海底發現了古熱液區,並採集到古熱液煙囪樣品。這是一項具有重要價值的科學發現。”周懷陽介紹,由於海底古熱液區分佈有限、標誌不明顯,古熱液區的尋找和發現十分困難,至今在深海發現的古熱液區數量十分有限。此次在南海2座海山上各發現一處古熱液區,分別命名為“南溟”熱液區和“樓蘭”熱液區,其中由富集古熱液煙囪或熱液沉澱物丘構成的“南溟”熱液區範圍至少有700米長。

據介紹,“南海深部計劃”今年進入“衝刺”階段,此次遙控深潛航次的實施,將助力該計劃圓滿收官。屆時,南海有望成為國際上研究最為深入和全面的邊緣海之一。

2

藉助RNA,海兔之間記憶成功轉移

科技快報:南海深部科考告捷、休眠記憶可恢復、“萬能細胞”培養設備誕生……

▲海兔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14日在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在線期刊《eNeuro》上發表研究報告稱,他們利用RNA(核糖核酸),成功將一隻海兔的記憶轉移到另一隻海兔身上。研究人員稱,這一新研究將有助於開發恢復人類記憶的新療法。

海兔,又稱海蛞蝓,是螺類的一種。海兔的中樞神經系統有大約2萬個神經元,雖然遠無法與人類的1000億個神經元相提並論,但其細胞和分子運行過程與人類神經元非常相似,因此被認為是研究人類大腦和記憶的極佳模型。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對開發恢復人類記憶的新療法具有重要價值。研究報告資深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大衛·格蘭茲曼稱,在不久的將來,科學家們或許能利用RNA來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或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影響,恢復這些患者休眠的記憶。

3

世界首臺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在中國誕生

科技快報:南海深部科考告捷、休眠記憶可恢復、“萬能細胞”培養設備誕生……

▲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操作檯

幹細胞也被稱為“萬能細胞”,它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分化功能的細胞,在醫學上有極大的應用價值。一直以來,幹細胞誘導、培養及篩選過程均只能依靠人工操作完成。近日,世界首臺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在中國誕生,極大地提高了幹細胞的誘導培養效率。

該設備由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完成研製,主要由自動化培養箱系統、自動化液體處理系統、顯微在線觀測系統、自動化克隆挑取系統、培養皿傳送系統、設備控制系統六大模塊組成。項目團隊歷時4年,攻克8項關鍵技術,取得30多項創新性成果,首次實現了幹細胞自動化、規模化的均質培養與擴增,在避免了批次不統一、質量不均一等安全性問題的同時,使幹細胞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4

“海燕”再創國產水下滑翔機續航能力新紀錄

科技快報:南海深部科考告捷、休眠記憶可恢復、“萬能細胞”培養設備誕生……

▲“海燕”水下滑翔機

近日,天津大學海洋技術裝備團隊研製的長航程“海燕”水下滑翔機在南海北部安全回收,再次創造國產水下滑翔機連續工作時間最長、測量剖面最多、續航里程最遠等新紀錄。

這也是繼“海燕”萬米級水下滑翔機今年4月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海域深潛至8213米,創造水下滑翔機工作深度的世界紀錄後,再次取得技術突破,將我國水下滑翔機的觀測能力提升到近四個月。

據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成功通過海上試驗驗證的長航程“海燕”水下滑翔機,設計航程3000公里級,於2018年1月16日在南海布放,5月14日安全回收,連續運行119天,完成剖面個,航行里程2272.4公里。

據介紹,“海燕”水下滑翔機是一款由天津大學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無人潛航器,基於浮力驅動和螺旋槳推進相結合實現混合驅動,可長時間連續在大範圍海域測量海水溫度、鹽度、海流、海洋背景噪聲等物理參數,以及海洋微結構特徵和特殊聲源信息等,在海洋環境探測、探索追蹤海洋突發事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5

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成立

科技快報:南海深部科考告捷、休眠記憶可恢復、“萬能細胞”培養設備誕生……

“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5月15日在張江實驗室揭牌成立。據瞭解,該中心將由上海市政府發起成立獨立法人事業單位,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其理事會由上海市政府部門和相關優勢研究機構組成。在運行機制上,中心探索與國際科研機構接軌的人員聘用制、薪酬靈活化等新模式,推動人才自由流動,同時建立支持產權和利益共享機制,通過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設立研究與成果轉化基金、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等舉措,推進科技成果應用技術的轉移轉化。在保障機制方面,通過部市聯動、院地合作,為人才營造良好科研環境。

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是國際科技前沿的熱點領域,已成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必爭的重大戰略領域。上海是國內腦科學研究領域綜合實力最強、綜合優勢最明顯的地區之一,已構建起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成果轉化等環節較為完整的創新鏈。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將聚焦國家戰略需求,探索開放、協同、高效的新型管理和運行機制,匯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加快推動我國在該領域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力爭在未來10年—20年成為世界一流的腦科學研究機構。

6

首個地下雲圖網監測站在映秀地震臺部署完成

近年來,地震預警概念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視野。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某區域前,向該區域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無疑會極大提高地震防災能力。然而,地震預報卻鮮有人提及。

“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生後與地震波進行賽跑。而地震預報則是要預測尚未發生的地震。”四川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說,地震預報是世界難題,其難度在於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孕育的複雜性。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近日宣佈在四川、雲南建設中國首個地下雲圖網,該雲圖網擬在兩省建設2000個地下雲圖監測站,其數據將實時傳到預報中心,由預報中心自動處理,生成地下雲圖,類似於氣象預報的衛星雲圖。目前,首個地下雲圖網監測站和傳感設備,已在四川汶川縣映秀地震臺部署完成。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