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1+1+x”工作法助村民增收致富

【訪惠聚】

“1+1+x”工作法助村民增收致富

新疆巴州:“1+1+x”工作法助村民增收致富

絲路樓蘭網全媒體訊 (薛雲少) 5月7日,天剛剛亮,和碩縣塔哈其鎮祖魯門蘇勒村4組村民黨員再同古麗·米吉提就準備前往村委會的集合點。

  “倪片長,你來得早啊,今天有15個村民一起去葡萄園裡打工,昨晚我就挨個打電話通知了,沒問題。”再同古麗在村委會門前,看見4片區負責人倪亮田後,便向他彙報情況。他倆沒說幾句話,村民們便結伴而來。

  “現在,由村民黨員組織,由片區負責人給我們聯絡工作,統一出發,一起掙錢,這個辦法好得很。”村民古麗努爾·吐遜說。

  早上9時許,村民們都到齊了,大夥說說笑笑上了車,向葡萄園走去。

  熱合木吐拉憨厚地一笑,道出了原委。原來,現在祖魯門蘇勒村除村裡的大戶外,其他的散戶和村集體土地共計13000餘畝已全部流轉給了本地的3家企業。土地流轉以後,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現在我家的土地都承包出去了,我和兒子就閒了下來。兒子年輕可以去外面打工,我怎麼辦呢?”村民崔海林說出了困擾大家的新問題。

  “‘1+1+x’工作模式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熱合木吐拉說,“這個‘x’就是村民中間的帶頭人,他們每人分管20至50戶,村民向他們反映訴求,他們一手掌握後,向片區、網格負責人逐級反饋,最終集中到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大家把問題放在一起,綜合協商,群策群力,為村民排憂解難,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現在,崔海林和其他幾位片區的村民,已跟隨他所屬的村民黨員,在片區負責人的帶領下,工作了10余天,平均每天的收入在120元左右。“這後面還有給辣椒間苗、葡萄打枝、摘辣椒等活等著我們幹呢。一年下來,再加上土地的承包費,咱們的口袋一定會鼓起來的。”崔海林說。

社區鄰里節 幸福鄰里情

新疆巴州:“1+1+x”工作法助村民增收致富

絲路樓蘭網全媒體訊(孫燕 公衍卉)近日,尉犁縣社保局駐銀華社區“訪惠聚”工作隊、尉犁鎮銀華社區共同舉辦了第四屆“五微凝聚 情滿銀華”鄰里節,參與群眾達200餘人。鄰里節上,民族服裝秀、給小朋友們過集體生日、表彰社區“最美媽媽”等環節增進了社區居民的鄰里感情,加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小毛驢馱起農民致富夢

崔新凱是和靜縣和靜鎮克再村人,2014年,自治州環保局駐克再村“訪惠聚”工作組組長楊春建議有著豐富的養殖技術的崔新凱發展毛驢產業。由於驢奶營養價值高,含有硒等微量元素,崔新凱遂大膽嘗試,開始養殖毛驢。

據崔新凱介紹,毛驢屬於草食性動物,很好養活,不挑食,玉米、小麥、黃豆等都可以作為它的主食,泌乳期的母毛驢可產驢奶6個月左右,每隻母驢每天能產鮮驢奶500克左右,按市場價每公斤80元計算,每天僅靠賣驢奶就淨賺800多元。

據瞭解,崔新凱的新鮮驢奶十分俏銷,買主來自八縣一市,若是供貨有限,買主還需要等幾天才能拿到貨,擴大養殖規模,是崔新凱眼下最大的心願。

截至目前,崔新凱養殖的毛驢已由當年的5頭達到目前的52頭。去年,崔新凱飼養的毛驢除去成本,僅賣鮮奶就給他帶來近10萬元的收入。

如今的崔新凱已經成為和靜縣遠近聞名的毛驢養殖大戶。

和靜縣國土資源局駐和靜鎮克再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沙·哈西巴特說:“四年來,每一批駐村工作隊都十分關心崔新凱的毛驢產業,從養殖技術到驢奶銷售給予了他大力支持。村民要增收,關鍵是要轉變觀念,工作隊將千方百計在‘特色富民’上做文章,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