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訴小米專利侵權:輸贏之外的反思與價值

酷派訴小米專利侵權:輸贏之外的反思與價值

眾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世界知識產權制度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特別是近些年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或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生產和運用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專利的重要性日益凸現。畢竟,專利仍是衡量一個企業或產業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標準。

產業發展證明,當市場戰沒有突破口的時候,專利往往就會成為巨頭間進行市場博弈的重要工具。當年蘋果、三星、谷歌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挑起的專利戰火就是如此。而專利戰背後,恰恰就是創新之爭。也是由於此,及早的專利佈局也就成為了科技巨頭的重要戰略。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發佈的《世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報告(2014-2015)》,報告認為,隨著智能手機領域競爭日益加劇,專利糾紛及專利訴訟數量顯著攀升,我國智能手機產業,尤其目前亟待出海的中國手機企業將面臨著嚴峻的專利風險。實際上上述的風險已經開始成為現實,此前小米進軍印度市場因專利糾紛遭遇的手機暫時被禁售就是明證。

由此看,對國際上知識產權保護的發展趨勢和中國在開放條件下面臨的知識產權形勢,中國必須加緊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保護國家的技術安全,促進國內的自主創新能力和防止跨國公司的知識產權濫用。

司法保護方面,國家專門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了3個知識產權法院和15個知識產權法庭(南京、蘇州、武漢、成都、杭州、寧波、合肥、福州、濟南、青島、深圳、鄭州、天津、長沙、西安),構成了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3+15”的新格局,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水平顯著提升。

由此我們不難看到,中國正在以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為國內外企業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致力於貫徹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推動提高法定賠償上限,增設懲罰性賠償制度,設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加強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積極加強仲裁調解等社會治理。

除了上述之外,不可否認,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創新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對重視創新的公司而言,強化專利意識,就是對創新最好的保護。企業擁有的專利數量是公司實力的指標,其背後的研發投入是企業建立技術優勢、擁有行業標準話語權的基礎和保障。

提及研發投入與專利的關係,除了業內共知的中國企業華為之外,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莫不如此。例如微軟在過去三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017年130億美元、2016年120億美元、2015年120億美元,各佔當年收入的14%、14%和13%,而在研發的重金投入下,微軟在全球已獲得66000項專利;作為在科學領域有諸多創新和成就的商業公司,IBM 2017年在美國獲得了9043項專利,蟬聯美國專利榜榜首25年,總專利數量達10500件;谷歌母公司Alphabet 2017年在研發領域投入166.25億美元,約佔銷售收入15%;英特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2017年研發投入131億美元,同比增長3%,佔比20.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