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古遺址保護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共同見證揭碑儀式 王居博攝

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宋鎮豪、宋蕙等為“王子朝奔楚望”揭碑 李賓攝

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中國先秦史學會專家在冢崗廟遺址進行考證研究王居博攝

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與會專家考察“不見冢”李賓攝

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姬朝像 趙朔攝

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中華晁姓發祥地 趙朔攝

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不見冢”相關遺蹟分佈資料圖片

你所不知道的南陽 中華晁姓發祥地及何謂“王子朝奔楚”

白振國為現場學者、專家介紹相關遺址的分佈情況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漫漫歷史長河中留下的謎題從未因歲月的流逝而被人們所淡忘。歲月更迭,被時間掩埋的歷史塵埃愈發讓人著迷,誘惑著人們不斷去探尋、去追問,“王子朝奔楚”便是這眾多歷史謎題中的一個。

這一天,中國先秦文化史從南陽、從“王子朝奔楚”事件走來:塵封的文化史一點點被破解……

5月11日,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古遺址保護學術研討會在南陽市鴨河工區舉行,中國先秦史學會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文化研究會成立並任命白振國為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古遺址保護研究基地設立。

這一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宋鎮豪題字的“王子朝奔楚望”“中華晁姓發祥地”“晁姓始祖姬朝像”揭碑。

這一天,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高校及南陽的60餘名學者、考古專家,齊聚南陽鴨河工區,系統考察了王子朝奔楚遺址群落、進行深入地研究、探討。

這一天,對“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要價值——我國實施“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目的就是追尋中華民族更悠久、更古老的文明記載史。而“王子朝奔楚”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

這一天,歷史從“王子朝奔楚”事件走來。

這一天,“王子朝奔楚”的歷史謎題一點點被破解……先說說王子朝。

王子朝,姬姓,名朝,周景王姬貴庶長子,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gài)之兄。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周悼王姬猛繼位。周王室在繼位問題上發生內戰。庶長子王子朝攻擊並殺害周悼王,佔據王城洛陽數年,時人稱為“西王”,姬匄避居澤邑。公元前516年秋冬之際,晉頃公出兵支持王子丐復位,王子朝遂攜周王室典籍投奔楚國。《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曰:“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宮囂奉周之典籍以奔楚。”

在社會激盪的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王子朝奔楚”事件的發生,與王子朝有關的幾個歷史謎團在這一天之前一直困擾著中國學術界、考古學界:王子朝奔楚具體奔到了哪裡?王子朝墓葬到底在哪裡?隨王子朝而消失的周室圖書檔案典籍在哪裡?世界奇書《山海經》編纂者是否是王子朝?王室之亂主要責任人是誰?晁姓發源地到底在哪裡?沉沒周鼎的泗水到底在哪裡?

這一天,與“王子朝奔楚”有關的三個歷史謎團被破解:王子朝奔楚奔在了南陽鴨河——中國先秦史學會達成了七項共識,定論了“王子朝奔楚地域為鴨河工區一帶”“皇路店鎮晁莊為晁姓發祥地”“王子朝為周景王庶長子,承位為周之意,王室之亂主要責任人為單穆公、劉蚠等人”三項共識;其他四項需進一步研究。

先秦史學家:“王子朝奔楚”之於“夏商周斷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其價值不可估量

一個“王子朝奔楚”,為何引起中國先秦史學界、考古學界如此大的關注?執著於“王子朝奔楚地”的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宋鎮豪說,“王子朝攜周典奔楚”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華文明史個例研究的一件大事,不僅對“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推進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對於中國歷史、中華民族甚至整個人類文明歷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

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主任劉國忠說,從歷史上看,王子朝攜周室典籍奔楚,表示他自己仍然是周王室的合法繼承人,出發點是保護典籍毋庸置疑。隨著王子朝被殺,這批周王室典籍也不知下落,無疑是中華文明的重大損失。但從文化現象上看,楚文化發達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王子朝攜帶典籍南遷。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興起,恐怕更是直接受益於周室典籍的外傳。近代出土資料進一步反映了楚文化的發達,據文物部門統計,自1951年湖南長沙五里牌發現楚簡以來,全國共出土先秦簡牘帛書30多批次。這些楚地出土的戰國簡冊,反映戰國時期楚國私人藏書的繁榮,或許與周王室典籍有關。1993年出土於湖北沙洋縣郭店一號楚墓楚簡,包括十六篇先秦時期的文獻。其中老聃原著《太一生水》為首次發現。有學者考證,這些文獻或直接收藏周典,或為其抄傳複製典籍。

王子朝爭奪周天子之位失利後南奔原本是政治事件,卻因他“奉周之典籍以奔楚”,演變成影響深遠的一大文化事件,引起了歷朝歷代有識之士的關注,同樣也吸引了今天國內一流先秦史學專家、考古學家們的目光。

也因此,中國先秦史學會首次把單純地以一個歷史事件為主題來舉辦的學術研討活動放在了南陽鴨河——王子朝奔楚地。

“王子朝奔楚”事件一個繞不開又不得不大膽推測、慎重研究的課題:“不見冢”裡“見”什麼

說到“王子朝奔楚”七大謎團的定論與探索繞不開一座“不見冢”。把目光回到2017年的5月和6月1日,並追隨之後近一年的時光。

2017年5月,鴨河工區黨工委書記白振國在鴨河通用航空文化產業園項目和鴨河工區至南陽市中心城區快速通道項目現場辦公時,關注到“不見冢”等古遺蹟,作為一名歷史文化愛好者和研究者他敏感地意識到這極有可能會因此帶來一系列重大的文化發現。出於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時不待我的緊迫感,鴨河工區組建課題組對“王子朝攜周典奔楚”事件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實地考察發現,鴨河工區皇路店鎮焦莊村有一個自然村叫“晁莊”,而“晁莊”的東西南等距離(1000米)分佈三個疑似大冢。其西側“大冢”叫“晁墳”;其東側“大冢”叫“雙廟”,老百姓稱之“龍頭”;其南側“大冢”叫“冢崗廟”,老百姓稱之“龍心”。“冢崗廟”上有一清代石碑,碑文記載廟下舊有“不見冢”。

白振國意識到“不見冢”極有可能是王子朝墓。原因有六:

其一,《史記·晁錯傳·索隱》記載:“晁氏出南陽,今西鄂晁氏之後也。”司馬遷在此明確指出了晁姓起源於西鄂。據《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載,魏文帝曹丕時“(王子)朝冢在南陽西鄂縣,今西鄂晁氏自謂子朝後也”。白振國認為,由此可以推斷王子朝奔楚之後定居在西鄂,並葬於此,其後代便以“晁”為姓。宋代黃庭堅在其詩作《送晁道夫叔侄》中稱讚道:“晁氏出西鄂,世家多藝文。文莊和鼎實,尚書亦大門。”晁氏在西鄂今遺存“晁莊”“晁墳”等村名、地名。晁莊現屬鴨河工區皇路店鎮焦莊行政村。晁莊村南約300米一坡地被村民指認為晁墳。如今,晁墳已被推平,但仍有大冢跡象。“不見冢”的位置符合文獻記載。

其二,“不見冢”位置符合郊南祭祀傳統。“不見冢”正北方約1500米處是鴨河工區焦莊村晁莊自然村,中間是略有起伏的崗坡地。“晁”通“朝”,晁姓起源於西鄂。我國古代祭祀祖先神靈的位置,一般都是南部,所謂“南郊之祭”。

其三,封土規格形制與王子朝身份相符。經當地老人回憶,封土原為三層稜臺形,頂層面積約兩畝,高約15米。此規格封土合乎春秋晚期或戰國早期王侯級。

其四,2017年3月有關部門曾對“不見冢”進行了近一個月的鑽探,初步查明,墓道長60米,墓室長40米、寬38米,這是一處戰國早期或春秋晚期的特大型墓葬。

其五,排除鄂侯的可能。2012年為配合南水北調南陽段工程,南陽文物部門已在石橋鎮東南部白河東岸的夏餉鋪村發掘了20餘座鄂國貴族墓葬,還有30餘座未發掘。出土的青銅器上有“鄂侯夫人”“鄂姜”“鄂侯”等字樣,時代在西周晚期。

其六,冢名“不見”,指向王子朝。周王室的國家典籍和周鼎等國之重器,本來傳承有序。王子朝載周王室典籍奔楚到西鄂後,因被當時的諸侯國認為是叛君,無法正常傳承,違背了夏商史官見國家政權更迭而主動有序傳承的傳統,又不忍遺失散落,無奈只得深藏地下。後人依其事蹟將其冢名為“不見冢”。

六條直接線索指向“不見冢”極有可能是王子朝冢。

而考古發現又給予了進一步的佐證。不見冢墓室長40米、寬38米,深約18米,且有封土冢,並且在此墓葬周邊發現了大型車馬坑,規模是河南省“考古發現”之最。

2017年6月1日,這一天,白振國署名文章《“不見冢”裡“見”什麼》在媒體發表,提出了“周王子朝墓葬到底在哪裡、晁姓發源地到底在哪裡、周王朝典籍到底遺失在哪裡、《山海經》編纂者到底是誰、老子辭周隱退到底隱在哪裡、沉沒周鼎的泗水到底在哪裡、春秋楚漢南陽聖人為什麼多”七個千古之問,相互關聯、相互補證,形成一個完整的因果鏈條。自這一天始,關於“王子朝奔楚事件”的研究全面鋪開,鴨河工區組織文物部門,對王子朝奔楚地有關遺址進行全面調查,組織專家學者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與探索。

有了初步的考古探測結果,2017年10月,白振國將盜墓賊遺落在“不見冢”東南側20米的20塊黑色炭塊,交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主任金正耀教授進行科學檢測。金教授又將該炭塊轉呈美國Beta實驗室使用碳十四測年方法進行檢測。同年11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給出了權威說明:“與該樣品相關的考古遺址年代將可能受到樣品的材料來源、考古地層等因素影響,遺址的年代範圍應在戰國時期,不排除年代進一步提前的可能。”

編鐘、大鼎等禮器也有行蹤可覓。在冢崗廟遺址進行初步探測之後,就有文化學者蘇玉熙提出,“王子朝奔楚”不僅攜帶周室典籍,還有大鼎、編鐘等禮器。而這樣的推論也在群眾的記述中得到印證。白振國在走訪守護冢崗廟十四年的李廣金處得知,過去冢崗廟北面,確實發現過一個黑黝黝的、上面有成排的疙瘩、一敲會響的“玩意兒”。也曾有4年前盜墓者從不見冢裡盜出四噸鉛銅錠,並在去年的初步探測中探出大鼎跡象等事實予以佐證。

民國教育家、藏書家張嘉謀在《北倉日錄》中記述:“王子黽(音猛)冢,在南陽鄂縣西。當雲西鄂縣西。見《太平御覽》卷五百六十引《皇覽·冢墓記》。按今南陽縣北五十里許石橋鎮鄂城寺,西鄂故城也。其西有冢岡。舊嘗於此地耕,得古編鐘,色黝,有乳,無銘,疑即王子黽冢也。鍾藏禮部郎中李星垣家。”這些史料所講述的禮器的存在也為證明“冢崗廟”墓葬所葬之人的身份尊貴提供了有效證據。

歷時近一年的研究發現,一項項研究成果在此期間陸續推出,一個個考古發現面世,白振國《“不見冢”裡“見”什麼》(二、三、四)又相繼在媒體推出,一個“不見冢”,四篇文章二十八個“自問自答”,涵蓋的是王子朝攜典奔楚的前因後果,追索的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珍貴典籍。在此之外,圍繞“王子朝奔楚”還相繼在媒體刊發14篇文章,最終引起中國史學界、考古界的重視與關注,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文化學者、考古專家把目光聚集到這裡。

緣何苦苦追尋“不見冢”?“不見冢”裡能“見”什麼?

對歷史的考證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見冢”的大膽推測開始,就有人始終在問一個問題:即使“不見冢”是王子朝的墓葬,意義何在?而這些也是“不見冢”中或許所能“見”到的答案:

解疑周王室典籍遺落在哪裡。

王子朝攜國之典籍奔楚,致使周王室典籍下落不明,典籍文獻是記載歷史的重要檔案。這批典籍是王權正統的象徵,也是治國理政必需的檔案資料,更是國家的文化血脈。這批典籍的下落,將對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帶來新的視野。

此外,還可能解決一系列由“王子朝奔楚”引發的猜想——王子朝墓葬到底在哪裡?《山海經》由誰編纂?老子辭周地可能在南陽,周鼎可能沉沒於南陽的泗水。

新時代,河南文化新作為:“王子朝奔楚”事件對於南陽乃至河南文化、經濟之影響力

新時代,新思想,新行動,是這個時代賦予文化工作者的新使命。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能丟,“有文字的(歷史)是3000年”,那麼3000年之前的“無文字”的N千年的歷史的“文字”在哪裡呢?也許就在“王子朝奔楚”事件裡,在“奔楚”留下的亟待揭開的諸多謎團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對“王子朝奔楚”留下的亟待揭開的文化謎團進行研究,既是對歷史的負責,更是新時代樹立文化自信的一次新作為。

正是基於責任感、使命感、時不待我的緊迫感,鴨河工區組建課題組對“王子朝攜周典奔楚”事件展開了一系列研究、調查與實地探測,並與中國先秦史學會舉辦了這次研討會。這次研討會站在了時代的前沿,文化的縱深,已確認“王子朝奔楚奔在了鴨河”等三項共識。中華文明的其他幾個千古之謎也許有一天會在這裡“見”出謎底,也許將把中國的文明史向前推進,也許將改變中國的歷史記述……而對南陽這不僅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其社會溢出效應——這裡將成為南陽乃至中國的又一個文化高地,這裡將成為世界晁姓膜拜的故里、藏書家心中的聖地。

白振國說,王子朝奔楚地的研究,在給南陽帶來新的文化影響力之外,對鴨河工區的社會、文化生活與經濟發展也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效益。這個軟實力的發現、發掘和研究,應是鴨河工區經濟、社會發展必然的動力和需求,是必要和必需的。

之於河南文化,這將是對“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具有不可估量之價值的一個文化現象,一張文化名片;它將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文化極。

正因如此,研討會上,中國先秦史學會向全國發出倡議,希望每個人都要自覺加入宣傳古蹟遺址價值,發掘文化內涵,弘揚傳統文化的行動中來。希望有實力、有文化情結、有家國情懷的個人積極參與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保護、利用,積極主動圍繞建設“王子朝奔楚地”“晁姓發祥地”等先秦文化遺址,打造新的文化品牌和名片,讓文化文物活起來,書寫先秦文化的“詩和遠方”。

▶“不見冢”大事記

●2017年5月,鴨河工區黨工委書記白振國在鴨河通用航空文化產業園項目和鴨河工區至南陽市中心城區快速通道項目現場辦公時,關注到“不見冢”等古遺蹟。

●2017年5月31日至6月24日,市文研所再次對墓葬周邊進行文物調查,發現了陪葬坑等遺蹟。

●2017年6月1日,南陽媒體刊發署名文章《“不見冢”裡“見”什麼》,大膽推測古墓與“王子朝奔楚”事件有關,引發各界熱議。至2018年4月,學者們圍繞“不見冢”,在媒體刊發《“不見冢”裡“見”什麼》(一、二、三、四)系列、《王子朝奔楚探秘》《南陽“不見冢”西側發現大型車馬坑》《“不見冢”古墓四考》《“不見冢”為戰國時期大型墓葬》《南陽“藏書家”祖根地“目錄學”之鼻祖》等18篇研究文章。

●2017年8月,“不見冢”墓葬周邊文物調查顯示,“冢崗墓”周圍有河南考古史上最大的車馬坑。

●2017年9月10日,鴨河工區皇路店鎮晁莊村發現晁莊遺址群落。同年10月25日複查確認為古遺址。

●2017年9月20日,皇路店鎮高嘴坡村發現高嘴坡群落遺址,形成時間約為商周時期,發展延續至漢代。同年10月26日複查確認為古遺址。

●2017年10月26日,鴨河工區樓上村發現聚落遺址,形成時間為商周時期。同年11月24日複查確認為古遺址。

●2017年11月16日,碳十四監測數據顯示“不見冢”盜洞附近的金屬塊時間在東周時期。

●2018年4月11日,中國先秦史學會批覆同意成立“中國先秦史學會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文化研究會”。

●2018年5月11日,“中國先秦史學會王子朝奔楚暨南陽先秦古遺址保護研討會”在南陽鴨河工區召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