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首份中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發布

2018年5月21日上午,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在北京召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發佈會。徐海根副所長出席並主持發佈會,部分觀測參與單位代表、有關媒體參會。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首份中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發布

會上徐海根副所長介紹了《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觀測是在一定區域對生物多樣性的定期測量,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生物多樣性觀測對於掌握生物多樣性動態變化趨勢、識別致危因素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1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以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為主要技術支持單位,在全國31個省(市、區)建立了648個觀測樣區,設置1萬餘條樣線和樣點,以鳥類、兩棲動物、哺乳動物和蝴蝶為指示生物類群,開展生物多樣性觀測。建立了由生態環境部牽頭的多方參與機制,培養了大批觀測人員,全國現在參與生物多樣性觀測的單位有150餘個,參與人員每年約3500人。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樣性觀測的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發佈13項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形成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影響的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China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簡稱China BON)。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首份中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發布

通過觀測,初步掌握了典型區域動物多樣性的動態變化,分析保護工作成效和麵臨的挑戰:

1.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一些野生動物的生境得到改善,種群數量呈現上升趨勢。例如,對2011-2017年連續觀測的78個繁殖期鳥類樣區分析表明,喬木林、灌木林及採伐跡地和草地中的鳥類種群密度基本呈上升趨勢。

對2012-2017年連續觀測的24個內陸溼地越冬水鳥樣區分析表明,越冬水鳥種群數量呈現上升趨勢,而物種數則存在一定的波動,其中青海湖水鳥種類總體上呈現逐漸上升趨勢,長江中下游8個樣區的越冬水鳥種數基本保持穩定。

對2012-2017年連續觀測的12個濱海溼地越冬水鳥樣區分析表明,越冬水鳥種數有波動,種群數量前三年逐年下降,而近三年則逐步回升,這可能與部分濱海溼地近年來圍墾開發強度有所下降有關。

在149種兩棲動物中,29.53%物種的種群密度呈上升趨勢,這是由於山澗林地中兩棲動物生境得到較好保護。本次觀測在陝西長青保護區拍攝到野生大熊貓哺乳行為,也拍攝到野生棕色大熊貓個體。赤麂主要分佈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本次觀測發現赤麂的分佈範圍向北方擴展,推測可能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形成了動物南北遷徙的綠色通道。

2. 由於生境破壞、環境汙染、商業捕捉、化肥農藥過度施用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一些動物的生存受到威脅,多樣性下降。對2011-2017年連續觀測的78個繁殖期鳥類樣區分析表明, 556種鳥類中,50%的鳥類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其中內陸水體和沼澤中的鳥類種群密度呈明顯下降趨勢。

在東亞-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上,部分濱海溼地遭到破壞,越冬水鳥多樣性顯著下降。一些國家重點保護鳥類的分佈區域以及水鳥集中分佈區域存在較大保護空缺。

在149種兩棲動物中,有51.68%物種的種群密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尤其是農田生態系統中常見兩棲動物近年來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對2011年啟動的20個兩棲動物觀測樣區分析發現,淡水生態系統中兩棲動物的種數和種群數量均呈下降趨勢。

一些處於食物鏈頂級的哺乳動物,生存狀況沒有得到改善。金錢豹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中部和南部各個地區,本次觀測僅在四川貢嘎山、格西溝、陝西子午嶺和雲南南滾河發現該物種,東部地區均未發現金錢豹的蹤跡。狼曾廣泛分佈於全國,但僅在四川貢嘎山、亞丁、格西溝,甘肅安西等發現其蹤跡。一些保護區保護成效低,例如貴州某保護區內哺乳動物物種數和種群數量均低於保護區外周邊地區。偷獵現象在一些保護區內時有發生,在雲南多個樣區,拍攝到居民持槍偷獵、安放鐵夾和石板陷阱等違法活動。

近三分之一觀測樣區的蝴蝶多樣性受到旅遊開發的威脅。保護區內金礦開採導致蝴蝶多樣性下降,例如河南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某樣線的蝴蝶種類僅有6種,而保護區外其他相似生境的樣線有71種。

會上觀測項目組成員宣讀了《關於加強鳥類保護的倡議書》和《關於加強兩棲動物保護的倡議書》,回答了相關媒體關於生物多樣性觀測和保護工作相關問題。

2018年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藉此良機發布

【關於加強鳥類保護的倡議書】

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人口與資源的矛盾,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也日趨嚴峻。受棲息地喪失、非法捕獵等的影響,很多鳥類的生存受到了威脅。

在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和財政部的支持下,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聯合全國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保護機構和民間團體,開展了全國鳥類多樣性觀測工作,至今已進行了7年。在觀測中發現,溼地圍墾、道路和水利工程建設、自然資源過度利用等,使鳥類棲息地遭到破壞;圍網、投毒、搗毀鳥窩等人為非法捕捉,使鳥類種群數量減少;甚至不文明拍鳥、觀鳥等活動,也使鳥類受威脅程度日益加劇。

因此,我們倡議:

1、建立健全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修訂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名錄,以保護更多的受威脅鳥類。

2、加強鳥類保護宣傳,提高全民保護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為鳥類保護創造良好氛圍。

3、加強鳥類棲息地保護,嚴厲打擊、查處各種非法圍墾濱海溼地的行為,加強溼地自然保護區建設。

4、拒絕捕殺、買賣、食用野生鳥類,擯棄不良飲食陋習,保護鳥類從個人、從餐桌做起。監督舉報捕殺、買賣野生鳥類的違法行為,堅決抵制各種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行為。

5、倡導科學觀賞、拍攝鳥類,杜絕驚擾鳥類正常棲息等不文明行為。

鳥類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鳥類,就是保護綠水青山,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讓我們共同努力,起好保護工作帶頭作用,提高全民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為促進生態平衡,構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全國鳥類多樣性觀測網絡

2018年5月21日

注:《關於加強鳥類保護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獲得82家單位或組織共145名鳥類專家和觀測人員的積極響應和支持,一致同意通過該《倡議書》。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首份中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發布

此外,自2015年開始,在山東濰坊持續開展公眾觀鳥、愛鳥、護鳥宣傳與巡護活動;舉辦生態攝影展、觀鳥畫鳥展(觀展人數超過10萬);舉辦多場生物多樣性公益講座,例如,上個月,2018年4月29日舉辦的公益講座,主題為“生物多樣性與鳥類保護”,聽眾有20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