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不管是否情願,生活總在催促我們大步流星地向前。從食材的交流運輸,烹調方法的改變,到餐飲業的信息傳遞,消費習慣和標準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


1978年從3款包子、牛肉麵、牛肉餛飩到如今160種小吃的日常供應,嚴正渝進入安樂園已整40個年頭。我也有幸採訪過不少小吃傳承的手藝人,而嚴總卻是掌管人裡的老中新,一代思變、越來越火的代表。

背景:挑戰的不是記憶裡的味道,是時間

一餐飯的功夫,嚴總話不停,一邊熟絡地和老客招呼,還悉心地關照後面那桌餐畢都沒等到的一道菜。

“我經常聽到一句話,說安樂園包子沒得以前好吃了,這是老顧客老講的一句話。我就開玩笑,你說的是哪年?我在這裡40年了,你說的是解放前?那我告訴你,現在的包子質量比以前好,但是有一條,你們是感覺現在包子不好吃了,原因是現在做東西人的水平提高沒有吃東西的人的水平提高的快。過去一週吃2次包子那是奢侈,還要糧票,你能吃得起,你混得好。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人有錢了,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然而與此同時包子的確也不是以前的包子,用的麵粉和餡兒都提高了太多,可人家吃的是記憶裡封存的味道,今天永遠比不上昨天。”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食材的獲得,往往需要超長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而今,眼前的食物,可能來自遙遠的大海和高山。 嚴總指著油燜春筍說“過去流通不方便,以前南京哪能吃到春筍,現在時令都不那麼明顯了,想吃啥沒有啊?”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餐飲業的發展跟不上老百姓的口袋和時代的變遷,做東西的人水平提高的沒有吃東西的人要求提高的快,所以引進、創新也是被逼出來的。”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法寶一:老店老品牌得有老東西支撐

嚴總教育員工,年輕人(消費者)的喜好一天一個變,可他們也會老的,你不能總跟著他們的變口味,老東西不能丟。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炸魚肚、牛肉圓、吊燒鴨、鳳尾蝦,都是安樂園幾十年的老把式。席間,鹽水鴨被一致誇讚:鴨子斬得寬,很有辨識度。不是很鹹,留有鴨子的香氣。據說,鹽水鴨也是要過老滷的,泡製一天,80年的老滷,反覆老兌新。“可如今用的田鴨生長期是52天,過去用的麻鴨生長期90天,那肉質能一樣麼,這味道不一樣了還真不賴我們。”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安樂園還有獨步南京的細沙豆沙包,咬下去滿滿的幸福感。別家都是豆沙機子打爛了再熬,這兒的豆沙是煮爛後用機子打完再過篩。紅豆熬得再赤誠都不如這去了皮的細沙,費工費料出好味。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不過,甜,是人們最簡單最初始的美食體驗,以前是一斤豆子一斤糖,現在是一斤豆子七兩糖。

口味變了,老東西也不是一成不變。

法寶二:對回民和市民,最重要的是親民。而對員工必須真心實意

都說嚴正渝是回民的多士梯(回語中朋友的意思),作為南京四大清真菜館之一的安樂園(另外三家分別是馬祥興,綠柳居,奇芳閣),工作日也上座率滿滿,小吃外賣排隊。嚴總說“百年名號有什麼用,活得跟個殭屍似的,所以要有人氣,得讓百姓吃得好。”當然,安樂園也有個顯著的特點,全是老人!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要在我們店裡拍一部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一定合適,你看,我們多親民啊,全是老人!”

“火鍋嘛都是年輕人愛吃的,連我們的各式鍋味火鍋都是年輕人帶著老年人。”

不僅食客老,在餐飲業留不住人的大環境下,安樂園的廚子們也都在這裡待了10年20年了。怎麼留得住人?嚴總說員工的穩定是能在這裡實現安居樂業。

“90%的店都做不到像我們這樣嚴格交五險一金,發加班補貼,還執行年假制度帶員工集體旅遊的。培訓正常執行,少喊口號。他們退休了願意幹也可以返聘,50歲的女性正是幹活兒最麻利的時候……”

“儘可能滿足員工的既得利益唄,具體困難能關心的關心點。”

在我心中,老人扎堆的店不僅代表資格老、滋味老,更能摸清一個城市飲食發展的根源和脈絡。

法寶三:把美食源源不斷的引進來

除了真心實意地對待員工,對待食客,嚴正渝也將清真菜傳播、傳承視為己任。

“做餐飲的沒有說最好,只有更好。網絡時代對餐飲業的衝擊相對小,總不能視頻聚餐吧,沒了鍋氣送到家的外賣口味又不一樣了,人們總還是要走出來吃飯的。”

6、7月份餐飲業淡季,嚴正俞已在安樂園舉行了十餘年“中國清真美食南京行”,將全國各地的清真菜館請進南京,交流創新,還專門學過素菜製作,以提升酒席的檔次。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都說少見多怪,多見不怪。靈光點的廚子帶出去培訓每次也只能隨行2-3個,問題是帶出去之後大家交流的首先不是廚藝,而是待遇。其結果是,帶出去的廚師最後不知道哪家的了。所以走出去不如請進來,大家都能見到實際的呈現。通過交流,每次能學到或留下一道菜我們舉辦南京行的目的就達到了。”

“一道菜的知識產權也沒那麼明確,人家能做,我們怎麼不能做?”

有人開店4個月就關,而嚴正渝的清真館子40年了越來越火為什麼?

說起亂象叢生的餐飲行業,嚴正俞也有諸多慨嘆。

“這年頭烹飪大師特別多,但是1000個大師做不出100個特色菜,大師頭銜拿多了對廚師行業是一種毒藥。如果個個都是大師,個個都揹著手在廚房轉悠,那做菜的活兒誰幹?這樣的大師我要他有什麼用?”

“餐廳應該賺的是什麼錢?生的進來熟的出去。酒水費、餐具費都不該收。”

正如他口中“老字號要有誠意”一般,嚴正渝和他的隊伍也一樣誠意滿滿地在服務著每一位到店的食客,40年,還會更久。

這是鉅變中的國家,也是發展中的行業,人和食物的腳步比任何時候都快。

然而記憶中的味道總在召喚著我們,埋首礪行,不忘根本。


圖文:南京著名寫手兔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