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調節劑“氯吡脲”,在獼猴桃海沃德、華優、紅陽的使用

生長調節劑“氯吡脲”,在獼猴桃海沃德、華優、紅陽的使用

健全的樹體,對果樹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幹物質積累速度,實現早果豐產優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獼猴桃(當然也包括其他果樹)發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樹冠發育不全的現象,影響早果、高產、穩產和果實品質。

生長調節劑氯吡脲是一種高活性苯基脲類衍生物,具有細胞分裂素活性,可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器官的形成和蛋白質的合成,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強抗逆性,延緩衰老,在瓜果植物上具有促進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促進果實膨大等作用。

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以來,氯吡脲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獼猴桃上主要用於促進果實膨大。然而,隨著生產中無節制地加大使用濃度,作為果實膨大劑使用的氯吡脲使獼猴桃果實品質急劇下降,耐貯性降低,樹勢衰弱,病害加重,對獼猴桃產業發展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但辯證地講,不能一味排斥其所有的作用,而應當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正面的功效。例如,避開其在果實上的使用,而將其應用於調節樹體其他器官生長方面,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的試驗結果表明,一定濃度的氯吡脲稀釋液能顯著促進側芽萌發,補充樹冠,實現提早結果。可以利用氯吡脲“精確”點芽促發,而不影響臨近側芽及果實發育。另一方面,在根施情況下,氯吡脲具有極性傳導至地上生長點(梢尖),促進頂端發育的作用。同時,葉噴時,其接觸藥液的葉片濃綠、肥厚,保護組織發達,具有一定的抗日灼功效。

下面,筆者僅就利用氯吡脲促枝技術在3個獼猴桃品種上的應用加以說明。

1、在海沃德品種上的應用。

海沃德幼樹期發芽率、成枝率低,大多剪口下僅發一芽,單軸生長,掛果遲。增加早期枝條量是其早果高產的前提。針對此,可在海沃德幼樹期,於5月中下旬在前期長成的枝段上選擇合適部位的芽,用稀釋20~30倍的商品氯吡脲溶液蘸抹芽,並結合摘去芽子周圍葉片的辦法,可促進其很快發芽,增加枝量,降低單枝生長量,分散生長點,促進提早結果。

2、在華優品種上的應用。

華優樹形養成時期易出現一邊芽子發出多,而另一邊發枝少甚至無枝的現象,即所謂的“偏冠”現象。針對此,可在發芽期觀察,對不發枝的一邊及時選擇合適芽位的芽子用氯吡脲稀釋溶液蘸抹,促進發枝補冠;或即將發芽時,在兩側選擇合適芽位的芽子定點蘸抹,促進均勻 發枝。

3、在紅陽品種上的應用。

紅陽結果後生長勢轉弱,出現大量封頂結果枝,架面枝量少,光禿裸露,造成日灼嚴重(這也是其對潰瘍病抗性差的一個間接原因)。針對此,可在幼樹整形期選擇主蔓上合適的芽位,於現蕾後摘除花蕾,蘸抹20~30倍液商品氯吡脲稀釋液,促發健壯結果母枝;樹體成形後,於現蕾期在結果母枝基部選擇1~2個結果枝摘除花蕾,蘸抹20~30倍液商品氯吡脲溶液(可添加200倍液殺菌劑),促發健壯營養枝,作為下年的結果母枝(更新枝),輪流結果,增加新生枝量,增強樹體生長勢。新枝可適當遮陰,預防日灼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