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1

藤杖一條,提得起才放得下;

禪門兩扇,看不破便打不開。

拿得起,放得下,看破才能打開!

一個人必須該擔當時敢於擔當,才能該放下時急流勇退。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2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不俗”的意思不是清高絕俗,而是不離世間,卻又能不為世間所困擾。

佛不是讓我們冷漠無情、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讓我們對世間萬物、花鳥草蟲都含情。所以,多情最是佛心。

NO.3

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權門要路是身災,散地閒居少禍胎。”能看破名利之累,可得樂觀長壽。

NO.4

讀書隨處淨土;

閉門即是深山。

尋求內心的真正平靜又何必在乎身在何處呢?內心若焦躁不已,到哪裡都一樣的。我們不從本心著手,求取於外人、外物的安撫又有什麼用呢?

陶淵明寫過“心遠地自偏”,心若不遠、不安、不靜,想要“悠然見南山”,又怎麼可能呢?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5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一個人不必刻意求得別人重視,也不要害怕被別人忽視。用一顆平常心,為自己而活。

NO.6

柳絮體媚無骨;

梅花影瘦有神。

人媚而無骨,如牆頭草,左右搖擺,成不了大事。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7

眼裡有塵天下窄;

胸中無事一床寬。

一個人若心胸狹窄,眼裡容不得半點沙子,即使給他全世界的一切,他仍然覺得得到太少,有諸多不滿;一個人若心胸寬廣,對任何事物都不執著,即使他生活簡陋,屋裡只有一張床,他依然覺得天地很寬,心懷感恩。

NO.8

事能知足心常愜;

人到無求品自高。

知足常樂。無求,是一個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得到時,不會欣喜忘形,失去時,不會痛苦絕望;富貴時,淡然處之,貧窮時,修身養性。這是一種無懼無畏的坦蕩胸懷,也是一種恬靜淡然的處世態度。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9

忍一言風平浪靜;

退半步海闊天空。

《菜根譚》:“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NO.10

平時不說無情話;

每日常觀有用書。

說話要有口德,切忌出口傷人。讀書是樂事,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

NO.11

淡飯粗茶有真味;

明窗淨几是安居。

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若能每日靜下心來仰望長天,觀雲聽雨,笑迎秋月春風,就能達到豁達瀟灑的精神境界,像那位無名的江上老翁一樣──“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紅塵濁世之中,視富貴如清晨的薄霧,待浮名若空中的雲煙,並由此而獲致心靈的祥和與寧靜。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12

開懷一笑天下事;

閉口不論世上人。

俗話說:“人無十全,瓜無滾圓。”所以我們要“不見他人過”,對天下事一笑了之,“是非以不辨為解脫”。

宋代高僧慈受禪師說:“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遭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

NO.13

能受苦方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痴人。

愛佔便宜的人,贏了微利,卻失了大貴。再好的東西,你也不可能長久擁有,莫如常懷憐憫之情,常施援助之愛,得到人心,他物不缺。別以為成敗無因,今天的苦果,是昨天的伏筆;當下的付出,才是明日的花開。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14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地低為海,人低為王。

大海之所以能容納百川,是因為他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於是便成就了他的寬廣與氣魄。

人生於世,以低求高,以曲求直,乃是做人的一種品格。

NO.15

世上本無常照月;

天邊還有再來春。

世事無常,世事難料。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同時又是天無絕人之路。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16

寺院有塵清風掃;

山門無鎖白雲封。

方外之地,要的是清淨,人心若能如此,離道就不遠了!

NO.17

觀大海者難為水;

悟自心時不見山。

修心有三境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18

非名山不留僧住;

是真佛直說家常。

得道的人只說家常話,只說常識。凡是故弄玄虛的都是騙子。禪就如清風明月,看似不可捉摸,其實無處不在

NO.19

心閒臨水知一樂;

曉起入林尋鳥聲。

心中清閒清淨,才能見水感到快樂,聞鳥鳴而開心。

經典對聯20副,領略人生大智慧


NO.20

身似菩提心似鏡;

雲在青天水在瓶。

禪的精神就是要立身於自己的心靈,不拘泥於外物的侷限,不執著於世人的評說,最終要達到心中無一絲的雜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