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結構(1)

三產比例高是好事

第三產業是一個在國內被最多誤讀的產業,有的人把它看做是金融為主的、玩錢的、虛的產業,有的人把它看做是嫖娼、賭博、販毒的負面產業,還有人認為它只是提供吃飯娛樂意義不大。但正如筆者之前反覆強調過的,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恰恰是決定經濟實力的核心問題。當然,這不是說製造業不重要,而是說單純簡單區分出第二和第三產業並不能真正辨別某種產業的價值和意義。

正辨別某種產業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先來搞清一個問題,經濟增長體現在哪裡?最直觀的當然是產量和產值的增長,那麼增加的產量和產值如果不能被銷售出去,就會變成庫存的積壓,變不回資金,從而無法完成經濟循環並導致生產者虧損,輕則不得不壓縮產能,重則破產倒閉。原先凝聚在一個工廠企業的管理和技術人員、規章制度和企業文化、生產設備、供應商鏈條等軟硬資產都將消失破碎並被其它經濟體吸收重組,整個過程必然有大量的價值財富損耗,對整個社會而言也會產生淨損失。

因此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基本的規律,生產必然得對應消費,不管是機床吊車,還是家電傢俱,擴大生產規模只是提高工業實力的第一步,這一步誰都會,但要想最終實現目的,還得完成第二步,也就是把擴大生產規模後造出來的這些產品都銷售出去,完成經濟的良性循環。

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結構(1)

為什麼美國等發達國家大部分傳統工業產品的增長速度表面上較為緩慢,就是因為其國內工業品市場早已接近飽和,比如說每個正常家庭所擁有的汽車、家電、傢俱等產品都早已達到或接近滿足正常人類消費的需求水平,那麼這些市場都將進入一個平臺期。就以汽車來說,美國的汽車產量早在幾十年前就達到了千萬輛的規模,而這相對於2~3億人口而言是個較為合適的數字,因為每輛車都有使用年限,隨著絕大部分社會成員都購買了汽車,最終這個社會每年採購的新車和報廢的舊車會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隨著經濟的波動甚至某些年份出現下滑也很正常,這和欠發達國家在某個快速成長期新車採購量遠遠超過報廢量是完全不同的。

而前面我們也指出了,人類對工業品的需求可以較容易的飽和,但對服務業則需求彈性大得多,舉個例子,中國現在每千個兒童的兒科醫生是0.26個,而美國則是1.46個。也就是說,在中國一個兒科醫生面對的患兒數量是接近美國醫生的6倍,那麼我們不妨問一下,如果你家裡也有了寶寶,你更願意接受哪種社會狀態?再以圖書館為例,美國有各種各樣的圖書館12萬多個,其中公共圖書館達到接近17 000家,63%的美國成年人有圖書館卡,而中國縣級以上獨立建制公共圖書館是3 000多個,單純以公共圖書館數量來算的話,美國每17 600多人一所圖書館,而中國是每45萬人才有一所。你說這對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生活品質真的不重要麼?

事實上這其實就是發達國家所謂第三產業比例越來越高的秘密,有很多人並不理解比如說新西蘭為什麼算是發達國家,日子過得那麼滋潤,它的新元又不像美元那樣是世界貨幣,新西蘭也沒啥高科技產品可以吃工農產品剪刀差,也沒有霸道的金融業可以“剪羊毛”,可為啥也頗為發達富裕呢?原因就在於,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的本質是本國經濟體系和社會體系不斷優化的結果,如果不能讓社會體系進步和優化,即使地下發現了採不盡的優質石油,也變不成發達國家——沙特坐擁讓人豔羨的巨大石油財富,在之前高油價時期其人均G D P 也不過2萬多美元,還比不上新西蘭的4萬多美元,至於社會發展水平更是根本無法和新西蘭相比。那麼社會怎麼優化?關鍵其實就是兩點:設立公平的運行規則,以及藏富於民,只有這樣,才能促使社會不斷優化。

那麼怎樣算優化呢,我們舉個例子,過去的公交車每輛車都有一個司機和一個售票員,後來有了革新,每輛車都在司機旁邊設了一個投幣箱和刷卡處,顧客上車投幣,於是售票員就消失了。很顯然同樣的線路同樣的營業額,公交車的工作人數減去了一半,他們的勞動生產率是不是大大提高了呢?但是這個過程需要什麼高科技需要什麼剪羊毛剪刀差麼?顯然並不需要。再比如超市我們都司空見慣,但在美國人發明它之前,人類買東西只能在商店的櫃檯前排著隊,等著售貨員慢條斯理地挑著貨品,顧客累售貨員也累,而有了超市,所需店員大大減少,貨物吞吐量大大增加,單位勞動生產的價值成倍增加。當然,典型的是美國人福特發明的流水線,讓同樣的工人在同樣的時間裡可以生產出的汽車數量有了若干倍的增長。可是我們很多人都會注意到,不管是福特的工人,還是公交車的售貨員或者超市的收銀員,都沒有因為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而變成富翁,他們的工資水平不會大幅度超越全社會其它工作的工資水平。

那麼提高的勞動生產率所創造的財富去哪裡了?答案是除了被資本作為利潤外,還有很大一部分轉移到了全社會,一個教師的勞動生產率是很難發生多大的變化的,但當這個國家開始了工業化,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因為學習了當代先進的技術和組織模式而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那麼這增加的財富就要及時地轉移到類似教師、醫生、作家等各種第三產業的從業者中,支持他們也提高素質和勞動生產率。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就在於其實現了從第一和第二產業所形成的高勞動生產率通過公平的傳導機制將財富向社會傳遞,從而使得社會財富可以支撐起越來越龐大的第三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