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袁家村,一個普通的村,一個神奇的村!

一天18萬遊客,一個村子帶動周邊十個村子致富,一個酸奶場一年利潤就一千萬……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袁家村?什麼來頭?

陝西咸陽市一小村,戶籍人口62戶,286人。

芝麻小村,何以聲名大噪?

2007年始,興旅遊,遊客百萬,收入過億,2015年十一黃金週,日接待量18萬,超“兵馬俑”居全省首位,被奉為鄉村旅遊黑馬之典範。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袁家村看似尋常,卻大有門道,不是誰都能複製得了。

那麼袁家村為什麼這麼火呢?

袁家村郭書記總結了四大因素,這四大因素是袁家村成功的秘訣,還有兩點也至關重要。

郭書記說的四大要素總結如下:

1、專注於我們能做的

袁家村郭書記說他們所有東西最後都是以來不來人為核心,遊客會不會為袁家村買單。這個東西才是他們要做的,他們會竭盡全力做這個事情。

“如果說退回到2007年的袁家村,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關中自然村,沒有什麼旅遊資源。能把旅遊做到這個程度,我覺得我們最大的立足點就是因地制宜,專注於我本來的樣子,專注於我們能做的。

我們袁家村的主題是關中民俗,我們為什麼不做紅色延安,為什麼不做唐昭陵,唐昭陵就在我們背後我們都不做,不做的原因是那些跟我們的生活都沒什麼關係,我們就要做關中地地道道的農村生活。

我們說的話,我們的衣著,我們的很多東西都是關中民俗的一部分。我就覺得這個東西我能做,別的我們做不了,也不會做。”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2、全民皆兵,用產業來調整農民,共同富裕

“我們最開始搞旅遊,就是要解決農民的問題,要讓農民致富。我覺得這個東西跟全國旅遊景點都不一樣,為啥我說這個?

我們現在純粹是村裡頭在做旅遊,這裡頭參與者都是農民,有本村的也有周邊村的,所以我們的旅遊特別接地氣,所以就跟一般景點不一樣。一般景點都是預計投資多少錢,預計要徵多少地,預計得把多少農民搬出去,預計我們多少年能把錢收回來,一張門票得賣多少錢。

我們的項目不是這樣算的,我們村自己做,我們要把我們的生活做成旅遊,現在基本上是全民皆兵的。 全民皆兵是什麼概念?我們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來解決,沒有藉助政府。能全民皆兵背後其實有很多東西在支撐,大家都相信你才能全民皆兵,大家都覺得這個事能成,可不是你說兩句大話群眾就會相信你,所以2007年剛開始搞旅遊的時候我們做了很多工作。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3、專注於餐飲,做到最多樣、最好吃

“就拿小吃街打個比方吧,這條街裡面如果有100個商戶,我們就需要100種小吃。比如說有鍋盔,有豆腐腦,有炸麻花的……大家就來認領,最早出現過一個現象,一家門店有幾家來報名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PK。這咋PK呢?比如說你報名做鍋盔,同時在這兒做,從和麵開始,整個工藝做下來,最後做好了我們品嚐,留味道做的最好的一家。”

“商戶也是有感情的,最早做小吃街的時候,有些手藝不怎麼好,我們一直要求去人家做得好的地方學習,一定要把好吃的東西做回來。現在,都能做好了。”

我們每個月都要統計銷量後五名,我們要調整這些商戶的經營方式,實在調整不過來的就考慮換人,或者換產品。”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4、村幹部的不可複製性

郭書記說:他們村幹部不拿一分錢。村幹部現在不掙錢,20年不掙錢。他們都是做的事業心。整個景區運營人員不到五個人。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還有兩點也是袁家村成功很關鍵的因素:

第一點,是食品質量管理體系。

袁家村因關中小吃而走紅,所有遊客都是來吃小吃的,而袁家村的小吃讓所有遊客都放心,因為村裡要求所有店主在門口豎牌子發誓,如:“店主發誓承諾,如果羊血摻假,甘願禍及子孫。店主呂偉。

店主重誓承諾:如做不到以上幾點甘願後輩遠離仕途墜入乞門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這都是懸掛在袁家村小吃街商家門口的醒目招牌。每一鍋湯有哪些料,原材料來自哪家的羊,手機號多少全部寫在上面。農民願意拿家裡人來發誓,沒有人不相信這些食品,於是排隊購買油條麻花、喝羊血湯吃酸奶等,這恰恰構成了旅遊最需要的人氣景觀。

因為農民發誓背書及村裡非常重視食品質量及價格,全體村民富起來了,當然也知道食品質量是他們的生命線,於是在旅遊極其需要信任的當下築起了袁家村整個信任體系。遊客們平時因為天價蝦、天價魚、旅遊購物假冒偽劣產品等抱怨,在景區不敢消費,而對袁家村信任有加。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甚至老郭和小郭兩代書記都成為IP,具有信任代理、信任轉發的功能,產品能自我發酵,信任讓口碑成為快速傳播方式,新客獲取成本也更低,回頭率也高,分享機制自然激活。

周邊遊客趨之若鶩,全國考察團絡繹不絕,奔走相告。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全國各地鄉村旅遊跟風,複製袁家村,但相繼失敗,因為只學到了皮毛。

拿尺子量袁家村的街道,弄各種老字號小吃大雜燴,街道建的很原始也很美,但沒有學到袁家村的成功真諦。

郭書記說的四點也許並不難學,最難學的是郭書記的絕招:如何形成整個小吃、乃至特色住宿群的信任體系,這才是有可能成功的

他們大多數知道袁家村是靠小吃街,於是紛紛效仿、複製,卻不知道它的每一道小吃都是層層選拔留下來的;

他們大多數知道袁家村現在幾百萬接待量富得流油,卻不知道袁家村村集體基本沒賺啥錢,利都歸了村民;

他們大多數知道袁家村已經有了就地起價招商引資的大優勢,卻不知道他們村長說了這麼一句話:“想來這投資,可以,你掙的每一分錢,都得分我們村民”。

袁家村做了一個全體農民的創業平臺,把所有人的利益綁到一個產業鏈上,共同創業。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一百九十萬的網站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袁家村一天18萬遊客,為什麼別人一模仿就死翹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