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奇葩說:萬頭生豬“樓”上住實現糞汙零排放,散戶也能做到了

導讀:一般來說“母豬上樹”是一種無稽之談,也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在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豬場雖說沒讓生豬上樹,把它們請上了“樓”,卻能徹底解決傳統模式下生豬畜禽糞汙的汙染,終究實現糞尿的零排放。請跟隨我的腳步我們一同領略不一樣的養豬新模式。

豬場奇葩說:萬頭生豬“樓”上住實現糞汙零排放,散戶也能做到了

萬頭豬場生豬“樓”上住,糞汙零排放,汙染變資源

在廣東的一家大型的生豬養殖場,我們遠遠的看去,一排排整齊的豬舍坐落在一處小山頭旁,從遠處我們看不出有何不同,但是當我們走進豬場,卻發現了很多的不同。

首先,這些整齊的豬舍全是兩層結構,中間樓承板是採用漏糞板隔開的,在這個豬場裡,生豬都被趕到上層來飼養,而在下層則是鋪入了近1.0米深的鋸末稻殼等墊料。豬場為什麼要在下層鋪入這麼多的墊料呢?

豬場奇葩說:萬頭生豬“樓”上住實現糞汙零排放,散戶也能做到了

據豬場老闆說,這就是解決糞汙汙染的秘密。在我們傳統的生豬養殖的模式中,在生豬飼養下,不僅造成大量的糞水汙染,也散發著很大的臭味,汙染環境。而這個豬場將生豬趕上了樓,豬糞尿通過漏糞板流到墊料中,這樣一來,在不僅能減少水衝欄的用水量,而且墊料中發酵菌種的作用,豬糞尿逐漸被降解。臭味也就不見了。

但是,在墊料降解豬糞尿的過程中,通過人工翻堆,不僅人工成本高,而且極容易造成翻堆不及時,在南方高溫高溼的環境下,造成墊料的黴變,那就處理不成功了。因此,必須採用現代機械來實現堆肥發酵的自動化與專業化,而在墊料深度1.0米以上,採用建議翻耙機是不可行的,必須使用更加專業型的槽式翻堆機,才能解決這一難題。

豬場奇葩說:萬頭生豬“樓”上住實現糞汙零排放,散戶也能做到了

槽式翻堆機是一種軌道式的墊料翻拋機,它由位移車、翻堆電機、行走電機,限位開關組成,而翻堆機的尺寸根據要求有四米、4.5米、5米、6米,在翻堆過程中,墊料與豬糞尿充分混合被拋起,加大氧氣的接觸面,達到發酵菌最大的活性,豬糞尿被降解,臭味不存在,最終實現糞汙的零排放,汙染變為有機肥。

傳統小型豬場,改造豬舍成本高,異位發酵可能更適合

在農村的小型豬場中,採用高床養豬在建設成本上讓很多農村散戶吼不住,如何才能實現零排放又能兼顧投資與收益呢?其實,在不改變傳統養豬模式下,採用異位發酵同樣能實現糞汙的零排放。

豬場奇葩說:萬頭生豬“樓”上住實現糞汙零排放,散戶也能做到了

異位發酵床養豬,顧名思義是傳統豬舍不去改造,而在距離豬舍不遠處進行墊料發酵實現糞汙的堆肥過程。通常情況下,根據養豬規模的多少,在距離豬舍旁修建一個或數個的發酵槽,發酵槽中鋪入70cm的墊料與發酵菌,在翻耙機的噴淋設施下,豬糞尿均勻的噴灑在墊料上,通過翻耙機的攪拌,實現糞尿的降解。

豬場奇葩說:萬頭生豬“樓”上住實現糞汙零排放,散戶也能做到了

總而言之,通過高床養豬或以為發酵床養豬,是解決當前豬場糞尿的一種全新的模式,在全國很多溫室豬場已經開始普及,然而在一些散戶中,由於思想的侷限性,一直在搖擺中,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這種零排放養豬模式,會成為實現生豬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而大部分豬場也會因此脫掉“汙染”的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