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性維度(心理學)

動態性維度(心理學)

(圖片與文章無關)

動態性維度包含:心理過程、個性心理、意識、無意識等幾個方面,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

比如意識,在我們進行記憶活動時,能覺知活動的目的、記憶的對象、採用的記憶方法、達到的記憶效果,甚至能覺知自己的記憶特點,改變記憶方法等等。,這樣的記憶活動處於意識狀態。

意識對象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

個體意識,指個人對周圍世界的意識。

自我意識,指個人對自己以及周圍世界的意識。

在記憶心理學中,前者為記憶現象,後者為元記憶現象。

宗教是一種神秘而又特殊的意識形態,也不可證偽,而所有宗教中,唯有佛教與道教認知領域當中,意識形態的概念和範疇將更為擴大,不僅僅侷限於普遍思維與哲學範疇,其釋為在三界以內,六道之中,上至三十三層天,下到十八層地獄,所有一切有意識的、有思想的、無思想的、有色、無色、菩薩、阿羅漢、人、動物、鬼、惡鬼、山精水怪、魑魅魍魎、魂魄、中陰身等等統稱。即為意識形態,故而把這種意識形態稱為神學。

意識形態還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有政治、社會、知識論、倫理等等。

在社會研究中,政治意識形態是一種用來解釋社會應當如何運作的觀念與原則,並且提供了某些社會秩序的藍圖。政治意識形態大量關注如何劃分權力,以及這些權力應該被運用在哪些目的之上。

每一個分支代表著一個領域,心理、意識、思維、精神等等,綜合起來構成了一個框架,就是動態性維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