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為什麼溝通那麼累?因為你不懂“關係”

關係的重要性

小時候,我對人際關係非常白痴,很反感“吃了沒?”這句問候語,這句話我根本說不出。村裡人在告別時,還會說一句“有空家去”,意思有空你來我家裡。

我覺得這有什麼意義啊,吃沒吃飯關我什麼事啊,就算我說沒吃,你也不會負責的啊?有空也沒見到你“家去”呀。

感覺這都是廢話。

心理學家:為什麼溝通那麼累?因為你不懂“關係”

自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科胡特認為。每一個人的心靈被關係所塑造,而且在一生中,也持續的需要關係,就像我們的身體需要空氣一樣。

我的心理諮詢督導老師就是關係學派的,她會把諮詢中出現的任何事情都對應到關係上,比如到時間了諮詢還結束不了,她會說:你們之間一直想建立情感的鏈接,但是還沒有成功,所以不願意就這樣告別。

這樣的角度讓我震驚,然後我開始觀察人際中的關係語言。

覺察關係語言

陳海賢老師說: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互動都可以從兩個層次來理解,他們表面在討論的內容,和這些內容背後,暗流湧動的關係。大部分人都能讀懂語言的內容,可很少有人能讀到語言背後的關係。

比如夫妻吵架,女人把陳芝麻爛穀子全出來了,這是溝通的內容,要是在這些內容上爭吵,是不會有解的,男的可能會去解釋、澄清,或者感到異常煩躁,不知道這女人又犯什麼病了?!

如果從關係語言下手,溝通就簡單多了。上面的例子裡,關係語言可能是:你現在不如以前關心我了。如果男人看懂了,直接和女人溝通關心的問題,或者直接做一些關心的行動,問題就解決了。

關係語言是直接人對人的,比如關係語言是“我喜歡你”,對應的說話的內容是你的衣服好漂亮;關係語言“你這樣做不對”,說話的內容是做人要厚道。男人喜歡講道理,其中的關係語言是,我比你知道的多。

由於關係語言很直白,不適合直接表達,所以人們就學會通過各種奇形怪狀的方式來表達,比如最近的新聞裡,導師讓學生說,爸爸我愛你,背後的關係是,學生接受導師的控制。

識別關係語言,有時候需要藉助於自己的感受。

比如我見了一個朋友之後,感覺到自己突然變矬了,發現他揹著手,挺著胸,扮演一個權威的角色。我們的關係是有一個高下之分的。

心理學家:為什麼溝通那麼累?因為你不懂“關係”

善用背後的關係

剛剛學習心理學不久,有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容易跟同學爭論。動力強大到停不下來。

多次之後,我就留意到了,開始好奇我為什麼要去跟他們爭論呢,又為什麼要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呢。後來發現,其實我跟他們爭論的時候,是希望他們看到我有多優秀,看到我有多好。

那我就在想,為什麼要讓他們看到我好呢,其實是我希望他們跟我一起玩兒,他們可以接受我。

關係語言就是,我這麼優秀,跟我玩耍唄。

但是我用的方式,卻和結果背道而馳。當我不斷證明自己優秀、不斷證明自己正確的時候,我發現大家對我的態度會變得更加冷淡。

覺察到這一點,讓我從爭論裡掙脫出來了。如果能透過內容看到背後的關係,就不用使用那些把自己都弄得稀裡糊塗的素材來溝通了。

心理學家:為什麼溝通那麼累?因為你不懂“關係”

還有一次,我和朋友交流,講了一段心理學的理論,氣氛有點尷尬,感覺了下,發現我扮演了指導者的角色。

過了一會,為了平衡,他也發表了他的一段人生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那種,他也成了指導者。

我知道我們說的內容不重要了,他不喜歡被人指導。於是,我果斷的停止這類內容的交流,改說笑話了。

跟朋友夫妻倆一起聊天,朋友每說一句話,他妻子都插一句,粗暴的反駁他。他不爽,對妻子有情緒。私下裡我跟朋友說,你說每句話,她都來反對你,這個真的夠鬱悶的。不過你說每句話她都來反對你,可見她多想跟你說話溝通鏈接,只是方式不太好,大概她也沒找到更好的方式。朋友釋然,過了會對妻子溫柔了,他倆的關係也融洽了。

覺察到關係後就是這樣,可以不用在內容上迷失自己。

如果現在再回到小山村,也許我也會問問,吃了沒?

一般你會怎麼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