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擰出來的麻花,含著淚也要吃完

(看多了愛情故事,今天發一個這樣形式的,說明一個道理吧,有些事情是自己過擰巴了,不是別人的事兒。)


自己擰出來的麻花,含著淚也要吃完

認識一個朋友,所有見過他的人都說這個人不錯,待人接物有禮貌,而且心地十分善良。

據說有一次,他在路邊看到一隻流浪狗很可憐,於是辦完事特意又折返回去,找到那隻流浪狗,然後買了些狗糧給它放在了路邊。

諸如此類,還有種種。

但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公司裡面卻不受領導重視。

聽說過他某年冬天的一件事。

那個時候,公司裡面新進了一批設備,公司領導急著要推銷出去,於是急中生智,經過商量,集體發佈了任務公告,凡是能推銷出去這批設備的,按量提成,當然,為了獎勤罰懶,也規定了如果沒有推銷出去的,就要罰款。

很多人都沒覺得有什麼,但恰恰這條規定,讓朋友大為惱火,為此,他不僅好幾次在會議上同主要領導頂撞,而且還公然撕毀發下來的公告,讓所有的領導都十分惱火。

後來,他喝了酒,把領導的辦公室砸了,領導當然也借題發揮,將他給開除了。

他憤憤不平,說領導假公濟私,公報私仇,從此開始了漫漫的上訪之路。從公司的上層管理機關開始,一級級上訪,然後一級級下發,然後公司再給個不輕不重的處理方法,他當然不滿意這個處理結果,於是就又開始了另一輪的上訪。

幾年過後,他再也沒有以往的心勁兒了,但卻落下了一個毛病,遇到舊時的熟人,三句兩句話就扯到了這件事上面,尤其是以往在公司裡呆過的人,他會語重心長並且帶著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我也是為當時你們大家好啊。

但他的好心,似乎只有他自己明白。

有別的同事談起他,也只是長嘆一聲,說,這個人是個好人,但是卻在這一點上做了糊塗的事兒。

又過了幾年,他不上訪了,正恰恰有家公司要他這樣的專業型人才,就把他給招聘了過去,他在新公司做得很好,和上級相處得也不錯,然後日子突然就過得順了。

再後來,見到他,說起那幾年的際遇,他滿臉遺憾地說:那幾年的日子,怪不得別人,而是我自己一開始就弄擰巴了。我總覺得領導站在他的那個角色裡,不應該如此強硬地發號施令,總覺得一切應該平等,還是年輕啊。

說完這句話,他一臉的平靜。

自己擰出來的麻花,含著淚也要吃完

我查了下“擰巴”這個詞,詞典上是這樣解釋的,說是指人的性格比較彆扭,愛較勁,愛和別人較勁,也愛和自己較勁。

其實說到底,較勁還是因為有勁兒,如果沒有勁兒的話,也就不會較勁兒了。

我有一個同學,生平沒別的事,就愛和別人較勁兒,你說東他非要往西,你說南他非要往北去,但他的事業比較順利,從普通教師開始做起,一直做到了教導副主任,按理說依他的性格而言,有許多人會不喜歡他,但是凡是和他接觸過的人都說,這個人較勁不是亂較,而是比較認真,做任何事都不願意輸給敷衍而已。

我們有一次聚會碰到了一起,當時敬酒時,他敬到了我這裡,他敬一杯,我隨意喝了一口,但是他不依,指著自己的杯子對我說:你看,我幹了,你又有酒量,我剛剛看到你和咱們老師還喝一杯,今天你得喝。

我笑了,看來他還真的較勁兒。於是就對他說,我能喝,但現在因為回去可能要準備點資料,所以不能喝多,控制著自己的量。

他又是不依,非要我拿出證據來,於是我把手機上的待整理的資料展示給他看了,他這才按下我的酒杯,說:看來是實話,這樣,我再喝一杯,你不用喝了。

說實在的,這樣的人和他在一起,起初是有點兒不舒服,但是看他如此較真,而且並不是惡意的情況下,有時候反而讓人喜歡了。

而且,他做人做事,向來如此一致,從來不會因為是官大一級或是因為年齡差點就放低標準,這就更讓人佩服了。

自己擰出來的麻花,含著淚也要吃完

但有些人就和他不一樣了。

記得有一年,我偶然間遇到的一位同行者就是這樣。

那次是很多驢友一起去旅遊,大家有的是萍水相逢,有的則是熟人,但不管怎樣,畢竟一車過去的,所以很多人都相處得很愉快。

但偏偏有那麼一個女驢友,不知道是不是開車前受了什麼氣,或者是性格本身就是如此,語言犀利,和所有人都搭不到一起。

她倒也不是故意和別人過不去,只是偶然間在接別人的話時,說得讓人不那麼舒服。

比方大家一起出去,在車上都有一個自我介紹的階段,輪到她自我介紹的時候,她上來是這麼說的:今天和大家一起出行比較高興,雖然我知道這個社會上什麼人都有,但坐到一輛車上了,我們都是些窮人,有錢人誰玩這個啊,都坐飛機旅行團四處跑了,所以我們大家都是佔這個便宜的人。

這段話說得沒錯,但就是讓幾個人覺得不舒服。

後來在路上,有一對小夫妻秀恩愛,她直接來了一句:現在秀恩愛,等你們分手時你們就後悔了。

這話當場讓小情侶下不來臺,好在兩個人都有禮貌,嘻哈了幾句就過去了。

但是另一對帶孩子的夫妻,卻差點和她吵了起來。

孩子有點兒皮,但也不是那種徹底的熊孩子,孩子在走道走來走去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她手裡端著的水杯,水灑在了她的身上。

小夫妻一再道歉,但是她卻來了一句:這麼小的孩子要好好教育,要不然長大了進監獄就完了。

這句話說得小夫妻的女方當場就把聲音提高了八度,說:你說什麼呢?

身邊的幾個人也紛紛說她的不是,然後她就不說話了。

我在後面坐著,默默地想,這個人,就屬於那種一不小心,然後一個接一個地不小心,最後把性格過擰巴的那種人。

自己擰出來的麻花,含著淚也要吃完

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有的人在朋友圈裡別人大秀幸福之時,迎頭一盆冰涼的水就潑了過去。

有的人跟贊,有的人說幸福的一家,有的人說新疆美景,只有一個人,默默地在下面說了句,去那地方,小心回不來。

我想,這樣的惡語,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心態,都不必發出來。

因為你說你開玩笑,但對方身在異地,又帶了孩子,哪能開這樣的玩笑?你說你出於擔心,但你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方法進行提醒。你說你只是隨便說說,但如果這世上所有人都隨便以這種方式回覆別人的話,那麼難免會亂套了。

所以,說這些話的人,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把生活弄得擰巴了,是不是自己的心態發生了變化,是不是在惡語輕嘲別人的過程之中滿足了自己有些暗黑的小心態,或是在對別人的滿不在乎過程中顯示出自己的偉大呢?

所有這些都是擰巴的表現,你還別不信。

但把自己過擰巴了,自己卻沒有發現的人,是那樣多。

古人有一句話都說得特別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自己過擰巴的人,往往都覺得此山就是我,我就是此山,卻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還有無法完滿的正義,不可告人的精彩,些微自我的炫耀和相互理解的負欠。

自己過擰巴了,如果擰過來了,還算幸福。

自己過擰巴了,擰不過來,誰也沒辦法。

有句話說得特別好,說什麼社會會教育你,社會才不會教育你,社會只會狠狠地用它的規則去懲罰你而已。

關於這一點,你還沒有申訴的機會,因為你自己願意做麻花達人,那自己擰出來的麻花,含著熱淚也要吃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