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下面談談: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從官方圖可知:MPOW A1內置DUAL-CHAMBER雙腔室驅動單元,可提供深邃低頻,豐富和彈性的聲音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45°傾斜角,確保舒適佩戴體感,而超輕量的人體工學頸帶,會令出行更輕鬆。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包裝白白淨淨的.並未顯示太多標識。主要性能,我就在這寫一下了。

藍牙版本4.1,IPX4級防水性能(中規中矩,不宜出汗多的人使用),內置140mAh/3.7V電池,通話最大時間8小時,音樂最大續航10小時,充電約1.7小時。具有快充功能,充電5分鐘,享受2小時音樂播放。

從上述性能數據可知,MPOW A1的電池容量是要大於業內性價比標兵小米的137mAh,此外最大音樂續航(10小時)也比小米多2小時,而目前,該型號價格是279元(實際還可能再低一些)。因此,在基本設計差不多的前提下,MPOW A1的性價比優勢更突出一點。

對於MPOW A1的使用,官方提示如下:

1.耳機在首次使用之前需要充足電。2.如果耳機未使用超過兩週,請定期給它充電。3.電池容量達到80%後,快速充電會自動切換到普通充電模式,然後繼續充電直至充滿電。4.使用5V適配器為耳機充電。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內部所有物品一覽。micro USB充電線一根、兩對耳套和耳機本體。

耳套的材質,做工都不錯。絲毫不廉價。耳機本體的設計感,材質表層工藝處理也都比較有水準。做工精細度也算不錯。也非常輕,至少比我接觸的那些更貴的頸掛式耳機要輕。平日扔來扔去不擔心。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需要提示的是,耳機線在剛拆包後顯得不那麼“柔順”,用幾天就會自然了。我帶著它照了照鏡子,視覺上看著挺協調的,它的精簡外形,內斂卻的悶騷氣質深得我心。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右側操控板(按鍵和充電口都佈局在這裡了)

對操控按鍵的佈局與小米藍牙項圈耳機如出一轍。區別是小米那款在音量按鍵部分“分隔”設計,而MPOW A1是一體化的,手感方面,A1還不錯,幾分鐘即可適應。按鈕反饋力度也算不錯。

另外,A1約5mm長的指示燈看著比較特別,小米那款是業內常見的小圓燈。這也是差異。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尾端封口處。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左側乾乾淨淨的。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右側內部可見拾音Mic和保護充電口的膠條。中間一道縫隙,這和索尼EX750AP一樣。縫隙大小也基本一致。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後端頸帶部分,有很不錯的柔韌度,也很牢固,不易變形。區別於某些頸掛耳機的是,A1的頸帶不可隨意彎折,像之前評測的LINNER NC50,以及還未評測的脈歌某款頸掛入耳式耳機都是可以在這部分盤繞兩個圈的。

所以,目前來說,頸掛式耳機似乎也可以再進一步分類:固定頸掛式和完全收納式。

但這兩種耳機總的來說,都不太適合真正意義上的“運動”。只適合輕度運動。這類耳機的存在意義似乎更多的在於通勤和頸肩部位的科技裝飾。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腔體不大,做工很好,具備磁吸收納功能。經測試,磁力相比ELECOM HPC21稍大一點。倆塞子從耳道拔出懸垂至胸前,稍微打理就可吸附成功。由於整體非常輕,細節設計的又比較紮實,MPOW A1給人的體驗總體來說非常好。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從腔體後部看,接近三角形。後蓋有mpow英文Logo,但不大清晰。不過做工真的很不錯,看得出是很用心.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前腔體上部有洩壓孔。下雨的時候,這部分可能會有點危險。

連接:

長按約2秒開機按鈕,會有英文“power on”發出,是女聲,且說的很慢,我也是頭次遇到說話這麼慢的。

然後,配對沒問題,很快。在自由穿梭室內幾個房間的過程中,也是令人比較滿意的。信號穩定。音色、音質都穩定。除非隔了兩三個牆,會明顯斷斷續續。

來自美國的勁敵?雷軍的小米項圈耳機發布沒幾天就遇死對頭!

音質:

響度很好,有些藍牙耳機連響度也不太夠的。而MPOW A1是可以有明顯大的聲音。這對於某些需要表現氣勢、節奏的“重型”音樂來說很有必要。當然,我也不建議出門在外開太大聲。實時注意路況更重要。

音色明亮,有著全頻段的通透感。三頻能量比大概是3.5:3:3.5。其低頻和ELECOM的HPC40、HPC21不同,它更注重解析和彈性,而ELECOM相對更注重量感一些。不過,雖說ELECOM這兩款耳機的低頻量感都比較大,但也並未到真正“轟頭”地步,還是表現出了一定水平的控制力(只是差一點就真的要“轟”了)。

MPOW A1的中頻挺悅耳,不論男聲、女聲都有近乎於“水”的滑動感和自然性,這一點與1MORE火熱的iBFree plus有近似之處,區別在於分離度方面,MPOW A1有著更高一些的水準(聲場相對更大一點),這使得它的聽感也變得更“明朗寬鬆”,而稍微纖細的線條感,又讓ACG音樂變得更加動聽唯美,有“風鈴”輕柔、夢幻感。

高頻和極高頻已經有了一定的密度和延伸,這是自最初聽到發稿日一直能刺激到我的。而這一點也是MPOW A1悅耳的感染力所在。有時,樂器(高頻段)的定位還會讓人懷疑這是一款500到1000元之間的動鐵入耳。

不過,或許因A1對中高頻的細節還原比較真,它對錄音水平一般的音樂來說,有時,會很明顯的讓你聽出聲音的劣質感。這也是要說明的一點。此外,搭配不同的手機,A1音色也會有不同的變化,具體差異也要視不同手機而定。

例如,搭配我手頭的索尼手機時,MPOW A1聲音更細瘦一點,但三頻力道仍不錯,高頻有日系特有的華麗感,而搭配堅果pro手機,全頻厚度會有進一步增強,低頻稍顯多,中頻偶爾會有毛糙感,但高頻璀璨依然,只是不會如索尼Z3+手機那般有那麼細膩的聽感。

總體來說,外形設計已經很好的MPOW A1,其基本性能數據超越小米項圈藍牙耳機的前提下,價格還控制在比小米便宜幾十的水平上,的確令人感到物有所值。而具備些許動鐵味的高頻,讓它對純音樂、女聲的表現更具“毒性”。此外均衡的三頻,比較紮實的解析,使得它雜食性也相對較強,因此,個人認為這是一款值得重點留意的“高性價比”頸掛式藍牙耳機。

新浪微博:大pers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