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鶴崗市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向三江平原的過渡地帶,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東南部為三江平原西緣。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東南臨松花江與佳木斯接壤,西屏小興安嶺與伊春為鄰。

鶴崗轄區面積14784平方千米,下轄蘿北、綏濱兩個邊境縣和向陽、工農、南山、興山、興安、東山6個市轄區,人口109萬。

鶴崗市是國家重要煤炭基地之一,是東北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佳鶴鐵路穿過鶴崗,鶴大、哈蘿、鶴伊公路是主要幹線公路。

歷史沿革

黑龍江省鶴崗市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鶴崗市鶴崗原為湯原縣下的一個小鎮,俗稱鶴立鎮。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擬於此鎮設置鶴立縣,後因種種原因未遂。[1]

此地是隨著煤炭業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自民國三年(1914年)曹鳳陽在此發現炭層後。民國五年(1916年)由沈松年等人向政府提出申請,並獲得了採掘權。民國七年(1918年)開始開採,同年譽軍鮑貴卿以及財政廳長,實業廳長等人,以個人名義投資,成立鶴崗煤炭礦有限公司,並計劃擴大礦區,鋪設一條從礦山到松花江岸的輕便鐵道。

民國八年(1919年)六月劉尚清(黑龍江省財政廳長)任總辦。民國十五年(1926年)十一月自礦山站(一名石頭河)到蓮江口鐵路竣工,民國十六年(1927年)二月開始營業。九·一八事變後,建立偽滿洲國,於康德元年(1934年)五月,在此設立滿洲炭礦株式會社,此後。鶴崗煤礦由滿洲炭礦株式會社經營。隨著煤炭開採業的不斷擴大,此地迅速發展起來。

康德六年(1939年)六月,偽滿洲國實行行政機構改革之際。由湯原、蘿北兩縣析置鶴立縣,隸屬三江省管轄。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撤銷三江省,鶴立縣劃歸合江省所轄。

解放後,鶴立縣升置市,名為興山市。

1951年改興山市為鶴崗市,後為黑龍江省所轄。

1906年(清光緒三十工年)黑龍江省開始出放“鶴字段”毛荒。1916年清丈完畢。此時在今鶴崗附近出現數十個墾荒村落。1918年(民國7年)沈松年與孫丙午等人合資15萬元成立興華煤礦公司,開發石頭河地方煤礦。1926年鶴崗鐵路開通,煤礦發展。1929年3月,鶴崗煤礦公司駐礦事務所設街基管理員管理街政事務,從此礦山設治,名興山鎮。

黑龍江省鶴崗市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鶴崗市1932年8月11日,日本侵略軍侵佔興山湖,1938年日偽將興山鎮改治興山街,隸屬湯原縣。1939年改隸鶴 立縣。日本侵略者為了加強殖民統治,1941年5月將興山街改為特翰街。還駐有日本憲兵分隊、日本關東軍守備以,設“鶴崗刑務署”、“鶴崗矯正輔導院”兩所監獄。1944年二月興山街改稱鶴崗街。抗日戰爭勝利後,共產黨、民主政府接管鶴崗,於1945年12月20日建立興山市,先後隸屬鶴立縣、合江省、松江省。

1949年11月24日,興山市改稱鶴崗市,為松江省轄市。1954年鶴崗市為黑龍江省轄市。1958年鶴崗市劃歸合江專署領導。1966年鶴崗市改由省直轄。

1980年4月24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鶴崗市東風區、躍進區,設立南山區;撤銷鶴崗市群力區、反修區,設立東山區;紅衛區更名為興山區;紅旗區更名為興安區。

1987年11月6日,將佳木斯市的蘿北縣、綏濱縣劃歸鶴崗市。

摺疊位置境域

黑龍江省鶴崗市轄區內旅遊景點簡介

鶴崗市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北臨黑龍江,坐落在小興安嶺與三江平原的緩衝地帶,地處東經129°40′ ~132°31′,北緯47°4′~48°9′之間,鶴崗市東部、南部隔松花江與富錦市、佳木斯市相望,西部緣小興安嶺與伊春市接壤,北部界黑龍江與俄羅斯的猶太自治州毗鄰。版圖面積14,648k㎡。其中市區4550k㎡,有235km的中俄邊境線。[3]

風景名勝

原始生態遊

中俄黑龍江三峽白龍潭谷底地下森林小興安嶺原始森林公園
葦場丹頂鶴溼地自然保護區[7]白龍峽谷峽谷攀巖峽谷蹦級

人文景觀遊

界江口岸蘿北口岸國門、國界碑中俄會晤廳
中俄互市貿易區名山島瞭望塔名山島金沙灘浴場名冊島度假村
名山島龍王廟名山島猶太人風情園名山島俄羅斯風情園

民族風情遊

鹿城西湖公園北普陀風景區
鶴崗國家森林公園
十里河生態旅遊風景區桶子溝林場細鱗河民俗風情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