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嶽區獲2018年全市教育工作綜合督導評估第一名

泰山網訊 2018年3月,市政府組織實施了對各縣市區和泰安高新區、泰山景區2017年度教育工作的綜合督導評估,岱嶽區以933.51分的成績獲全市第一名。

2017年,岱嶽區代表泰安市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複查,代表泰安市通過國家全面改薄專項督導檢查,成功舉辦全國第三屆現代課堂博覽會,岱嶽區教育局獲評全國農村優秀學習型部門、全國教育新聞宣傳先進單位等稱號。

一是加大投入,夯實發展根基。2017年落實教育經費8.03億元,生均教育事業費初中、小學分別達到9311元、8818元,生均公用經費初中、小學分別達到2447元、1713元,教師人均月工資達到7749元,實現了“三個增長”。 2017年,共落實各類助學金、助學貸款3000多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在園幼兒2.53萬人次,學生資助工作實現了無縫隙、全覆蓋。

二是重點攻堅,推進均衡公平。堅持把全面改薄、解決大班額、教育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機結合,整體推進。解決大班額工作全面完成,累計完成投資7.3億元,建設項目48處,新徵用地900.7畝,新增校舍建築面積33.8萬平方米,新增班數481個、學位22550個、教師723人。全面改薄工作順利收官,完成投資2.13億元,投資完成率101.7%;竣工項目164個;校舍和運動場地建設項目竣工面積分別為8.25萬平方米、13萬平方米。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同步提升,推進校園網絡提升工程,完成22處學校校園網改造,岱嶽實驗中學順利通過省級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驗收。

三是鍛造隊伍,培強育人之本。堅持把師德建設挺在前面,注重正面引導,做到疏堵結合,建立師德檔案,與每名教師簽訂了師德建設責任書和承諾書,嚴查有償補課,實行“一票否決”;通過開展“最美校長、最美教師”評選、“幸福岱嶽?美德教師”巡迴演講等活動,弘揚正能量,引領新氣象。逐年加大教師招聘力度,將新增事業編制的絕大部分用於補充師資力量,教師招聘力度逐年加大,招聘教師優先面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科傾斜,廣泛組織教師開展支教、走教活動,安排師範類學生頂崗實習,確保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努力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結構矛盾。

四是深化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堅持以“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為主線,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各項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為教育事業發展全面優化內外環境。區委、區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校長教師隊伍管理機制的意見》,加強區級統籌,促進區內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全面推開校長職級制改革,制定並下發《泰安市岱嶽區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責任分工,努力提升校長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完善學校內部治理機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家長委員會制度,進一步提高了學校科學管理、民主監督、依法辦學水平,為全區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增添了活力。

五是創建品牌,引領整體提升。注重多維攻堅,重點突出美麗校園創建、岱嶽教育雙週論壇、專注力養成、精準督導、招飛工作、德育教育創新等亮點品牌的傾力打造,最大限度放大優質教育品牌的輻射帶動效應。全國名班主任工作室德育工作創新發展專題論壇、全國第三屆現代課堂博覽會相繼在岱嶽區召開,岱嶽實驗中學獲評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英雄山中學獲評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校。

六是統籌推進,力促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投資8898萬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4處,省示範幼兒園達到17處,市級規範化幼兒園達到80處。義務教育堅持依法辦學,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和初中入學率均達到100%;全區省、市級規範化學校分別達到23所、53所。普通高中教育堅持質量強校、文化立校、特色興校,注重課堂效益,狠抓過程管理,突出特長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多渠道成才。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在全區開展示範性社區教育中心、示範性村民校創建活動;目前全區已創建市級示範性社區教育中心9處;祝陽、山口、大汶口、道朗鎮分別被評為全國農村成人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社區教育示範鄉鎮,粥店街道被評為全省社區教育示範單位,山口鎮被評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範鎮社區教育中心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特色學校;中國教育報以《社區成人教育唱好育人大戲》為題報道了全區社區教育經驗做法。

七是強化責任,保障校園安全。落實學校安全屬地管理及校園主體責任,實施“一崗雙責”網格化管理,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快整治、嚴執法行動。加強對校車及學生上下學安全出行的安全監管,建立完善校車“一車一檔”、乘車學生“一生一檔”管理檔案;開展校園安全保衛、校車安全運營、防溺水、消防用電、校園周邊環境、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近30餘次,下發整改意見書80份,整改隱患120餘處。

八是多措並舉,確保群眾滿意。制定《2017年度群眾滿意度工作實施方案》,實行群眾滿意度工作“雙臺賬”管理。積極開展教育惠民服務,健全教育局、鎮街教辦、學校“三級”教育惠民服務工作網絡,實現教育惠民服務工作全覆蓋。健全分工負責、聯動辦理、定期通報、績效考核等工作機制,實行群眾訴件辦理審批審核制度、民生服務工作定期考核通報制度,提高了群眾訴求事項辦理效率和質量。開展全區教育系統“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家訪率達到81.19%,群眾滿意率達99.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