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雲私塾倡導“易經決策生活”之理念

今天為您分享的是第795期內容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

《弟子規》專欄 之六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次謹信”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龐子博先生:“瑾”是不佩戴在身上的玉,因為“瑾”是璞玉、沒有雕琢過的玉。為什麼叫“瑾”?就是我們無法判斷玉石的內部到底是怎樣的,不能輕易地把它剖開。屈原的《九歌》裡面提到“懷瑾”,就是君子穿著葛布的衣服,懷裡藏著一塊璞玉,這代表最樸實無華、最神聖高尚的人品,所以真正的大師級人物“南懷瑾”的名字就由此而來。身穿葛布、平民之相,但心懷錦繡、囊揣天下,這是一種君子的德行,從這個角度來講,“謹”就是深藏不露的意思。

少說話,免開尊口。古人講“嘴是福禍之門”,如果話說不好,會引來大的禍患,甚至是殺身之禍,而好的話可以令他人心安、令天下治。孔子身處亂世的時候到洛陽的周公廟去拜祭,發現大殿之外、亭廊側邊站了一個硫金的人,嘴上上了三把鎖,就對他的學生講:“看到沒有?古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教化天下的,給從政者意見,給民眾一種導向。”什麼意思?就是要謹言慎行,“三緘其口”這個成語就是從這裡來的,鎖一把還怕鎖不住,因為人嘴太快了。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為什麼講到“謹言慎行”?現在尤其是各位家長和老師,不要武斷、淺薄地對孩子、學生下一個詛咒式的定語,或者是一個毀滅性的判斷,這樣將對一個家庭乃至民族造成巨大的打擊和損傷,比任何一種異族侵略都可怕。尊貴的人能夠管住嘴,古人講話叫“貴人少言而多行”,要多去做,這個做不是胡亂做,是慎行、去實踐它。而我們現在往往是多嘴又多手,做的都是下三濫的事。

“信”字的寫法,可能跟正常的有所不同,我寫的時候習慣在“言”字兩橫中間加一個點。這種字體叫抄經體,往往是因為抄經工作非常繁重出來的異化字或簡化字。有些抄經體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反而把很多字加了一部分或一筆,比如說“信”或者是“言”。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人言曰信”,一個人說的話叫“信”,但是現在人說的話沒人敢信,為什麼?因為是跟利益相關的,不是跟人品相關的。但是現在有多少能夠保證自己是個合格的人呢?”“仁義禮智信”裡的“仁”字裡加了個二,它是推己及人的意思,我不願意做的不讓別人做,我願意做的讓別人做,這叫“推己及人”。

佛說:“失信於言者,即失人身。”你如果不信守諾言,不履行說過的話,你就已經不是人了。大家一定要知道:“信義不可丟,丟者即失人身。”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我們是做生意,還是跟別人交往、教育下一代,信義是不要忘記的東西,是為人之根本。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往期《弟子規》內容: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下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