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雲私塾倡導“易經決策生活”之理念

今天為您分享的是第793期內容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

《弟子規》專欄 之五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次謹信”

龐子博先生:“首孝弟”已經講過了,首是最重要的東西,最重要的事情講過之後,緊跟著是次要的,“次”字是怎麼來的?有一個詞叫“次第相序”,什麼叫次第?所有的植物葉芽相次而出叫次第,就像植物的葉子,一左一右,一上一下。梯子就是這樣來的,最早的梯子是一根木頭上面兩面釘樁,後來發展成兩根木頭中間釘樁了,上下叫“次”,左右叫“第”,“次”本身是接下來的意思,“次”右邊的“欠”代表不重要的意思。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謹信”,我們經常講謹言慎行。“謹”是一個形聲字,中國古人會佩戴很多玉。鴻門宴裡,范增要項羽殺掉劉邦,但是項羽秉浩然正氣,覺得不能在宴席上用小人的手段殺掉對手。宴席中,范增把身上配戴的一塊玉摘了下來,這塊玉叫“玦”,它是一個圓環少了一個口,就像英文字母的G一樣。范增把身上佩戴的玦向項羽揮舞了三次,催促項羽在鴻門宴上下決心殺掉劉邦,但是項羽用袖子一擋,舉杯視而不見,最後劉邦就逃走了。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為什麼講這些事情?今天我們很多人身上也佩戴玉,現在問你們:為什麼要佩戴這些東西?聖人講“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就是說君子沒有特殊的原因,玉是不能離開身體、要一直佩戴的。大家從古書上看,高貴的、有社會地位的女人出場之前都是環佩叮噹,它代表了你身上配玉的密集度。我們現在是帶一塊,而過去是戴一串,走起路來環佩叮噹、宛若仙人。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古人以玉比德,有德行的人才能夠有資格佩戴玉。而這個玉指的是狹義範圍內的玉,就是現在崑崙山出產的和田玉,不是翡翠,翡翠是從清代中末期才開始佩戴的,嚴格意義來講,翡翠不屬於漢族傳統文化範疇。

古人帶玉的時候,玉有很多名字。圓的、能佩戴在身上的玉叫“璜”。不能佩戴的、大塊的圓玉叫“壁”。“璜”代表的是社會身份,帶在身上代表心懷天地的意思,因為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所以它都是圓的,以象比德名曰“璜”。

這是供天地的東西,帶在身上告訴自己時時刻刻替天行道、任重道遠,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佩戴璜。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斜的、像人子形的玉叫“珩”,這個字對“恆”字是有深遠影響的,我們現在說做事要有恆心和決心,這都是玉可以代表的。“珩”像屋脊形,代表人要有恆心,“玦”代表人要有決心。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往期《弟子規》內容: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你是一個講信義的人嗎?(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