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最近有個大新聞值得和大傢伙聊聊,那就是我國自主衛星電話商用放號。新聞越短事兒越大,這次中國電信面向商用市場放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國已經進入到衛星移動通信的“手機時代”,而且過去多年依賴國外提供衛星電話移動通信的歷史也徹底結束了。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衛星電話也可以算作手機的一種,和手機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它並不與地面上的基站連接,而直接與衛星交聯。對於日常使用的手機來說,要想擁有高質量的信號必須得依靠幾公里一個的密集地面基站提供支持,而一個通訊衛星差不多就能覆蓋一小半地球將近幾千公里的區域了,而且地面基站也只能在人口相對集中、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鋪設。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而衛星電話就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可廣泛應用於海洋、荒漠、山區這類人跡罕至、建設難度大的地區,在地震、洪水等極端自然災害情況下實現及時、無障礙通信並準確定位。伴隨著這次放號,國產首款全網通+衛星手機也已經向公眾發佈,今後您只要擁有這款智能衛星電話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能實現和家人朋友的實時無障礙交流。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據預測未來十年我國衛星電話用戶將超過300萬,以每臺衛星通訊終端10000元的價格計算,這個超過300億元的超大市場就將徹底迴歸到了我們中國人手上。當然這只是終端費用,更大頭還在隨後的通訊費用上。對於天通衛星電話的資費情況,中國電信表示說現階段每月只需要繳納100塊就能享受長達60分鐘的國內通話,超出部分也才1.6元/分鐘左右。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這個費用放眼全世界也是白菜價啊,這個價位僅僅相當於目前國際行情的10%不到。虎哥看來不光是龐大的國內市場,憑藉如此低廉的通訊費用去國際市場大賺美鈔,讓外國人再次見識下什麼叫做發達國家粉碎機也未嘗不可。今天我們的衛星電話完全可以去爭取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但如果我們返回到十年前的2008年,別說衛星電話賣到國外了,就是自己救災也不得不租借外國人的衛星電話。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10年前汶川地震後,整個震區地面通信網絡一度全面癱瘓,由於當時我們並沒有自己的移動通信衛星系統,要搞到最全面、最準確的震區信息,只能花重金租用國外的衛星電話。據統計在整個救災期間,先後有國內外20多顆衛星參與其中,在這20多顆衛星中完全屬於我們自己的也僅僅只有7顆不到。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汶川地震救災結束後,有感於我國在衛星移動通訊領域的落後,國內知名航天專家孫家棟、沈榮駿院士開始聯名上書中央,呼籲加快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建設。三年後的2011年,我國首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天通一號項目才正式啟動。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中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才迎來了全面的發展。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在其後的蘆山地震、魯甸地震、九寨溝地震等多次地震救援當中,包括高分系列在內的多顆陸地觀測衛星便在震後第一時間對災區成像,為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巨大幫助。上面說的衛星移動通訊技術對於填補我國技術空白,彌補和國外的差距意義非凡,但這和我們普通人的意義不是十分大。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那麼我國集中力量、大規模發展通訊衛星對於我們普通人到底有何用呢?在飛機、高鐵、船舶上隨時隨地、無限高速上網刷朋友圈是不是很爽呢?2017年我國成功發射中星16號就將這個構想變成了現實,今年早些時候在國內部分航空公司上已經可以手機實現在天上的無線高速上網了。

從汶川地震求助外國衛星到美軍必須租中國衛星中國衛星這10年不易

依託著我國在高通量通信衛星技術的成績,很快我們無論是身處萬米高空的飛機、高速飛馳的高鐵,還是茫茫大海的輪船上都可以實現實時高速的暢快瀏覽網絡和實時視頻通話了。從1970年的第一顆東方紅衛星,到如今美國也不得不每年以7000萬美元為美軍租借中國的通信衛星。我國通信衛星一步一個腳印,從無到有,短短几十年的時間終於走在了國際通信衛星的前列,其中的艱辛與困難到底有多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