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她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中國中原文化璀璨瑰麗,其中,體現在河南的部分更為突出。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歷經數千年。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從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類同和相似之處。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 三皇是上古的伏羲、燧人、神農,五帝為黃帝、顓(1)頊(2)、帝嚳(3)、堯、舜。五帝中我們比較熟知的是黃帝、堯、舜,而對於顓頊和帝嚳帝卻知之甚少。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顓頊,姓姬,號高陽,居住河南濮陽一帶。《史記》記載:“上古時少昊之前,天下號象其徳,顓頊之後,天下之號因其名”,顓頊系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他自幼聰敏,才智超人,15歲佐帝政,20歲即帝位,在位78年。他重視人事治理,實行人神分職,獎勵農業生產,注重四時五行的教化,耕作不違農時,因而北於幽陵,南至交址,西至流沙,東至蟠木,凡動靜之物,大小之神,莫不砥屬。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顓頊在位時進行過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宗教改革。被黃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顓頊時,仍信奉巫教,雜拜鬼神。顓頊禁絕巫教,強令他們順從黃帝族的教化,促進了族與族之間的融合。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據說,後來有個部落的首領共工對顓頊非常不滿,傳說他憤怒地用頭撞倒了不周山,頓時,撐著天空的柱子斜了,拴住大地的繩子斷了,於是天向西北傾斜,日月星辰移動;地在東南窪陷,江河隨之東流。顓頊享年98歲,葬於頓丘(今濮陽、內黃一帶)。顓頊子孫很多,屈原就是自稱顓頊的後裔。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帝嚳,姓姬,號高辛,黃帝的曾孫。父親叫矮(4)極,顓頊是他的堂房伯父。帝嚳在位時人才濟濟,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嚳在位70多年。相傳帝嚳生於窮桑(西海之儐),母握裒因踏巨人足跡而生。帝嚳少小聰明好學,十二三歲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顓頊,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實住帝丘(今濮陽),三十而得帝位,遷都毫邑(今河南偃師縣西南),《史記》中說:“嚳生而神靈,自言其名,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意,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他制定了弦、望、晦、朔歷律,鼓勵人們耕狩,教化人們節材利用。在他的區域內“凡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社會安定,福泰康寧。帝嚳享壽105歲。死後葬於濮陽頓丘城南臺陰野之秋山。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二帝之功勳,歷代為之傳頌。炎黃子孫為了追祭先王之德,在其二帝功績之處建廟立碑,以示敬仰。據《河南通志》記載:“二帝陵,有廟在土山上,距滑縣東北七十里,唐大和四年立,宋乾德六年修,金大定七年析開州境,歸於滑縣”。另外,《山海經》、《水經注》、《太平御覽》等都有二帝陵和廟的記載。唐、宋之際,每年春秋兩季遺官告祭、封建帝王改元之時必祭。《宋史·祭祀志》記載:“徽宗正和二年,定歷代陵寢,祭高陽、高辛於澶”。《明史·禮志》也記載:“洪武四年,諭中書省,考歷代帝王陵寢,禮部定滑州祭顓頊、帝嚳二帝陵”。明嘉靖和萬曆皇帝每三年必有一祭,或祭後立碑,或祭時諭文,均尚有遺物可考。明崇禎六年,在二帝陵前立過《御祭二帝陵碑》。清代帝王祭碑多已成林,民間拜祭更為頻繁。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二帝陵位於內黃縣東南30公里的三楊莊村西。因清末宣統年間,二帝陵曾被龍捲風攜沙覆蓋,地面僅存石碑兩通,直到1986年,對陵墓區和祭祀區進行清沙,元、明、清歷代 165通御祭碑碣展現於世人面前,出土碑碣之多為我國帝陵之首。順中軸線發現御橋、山門、祭拜大殿、陵冢等主體建築遺蹟,唐至清代建築基址 12處,還發現有仰韶、龍山文化陶片等新石器時代遺存。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今天的二帝陵景區佔地 23.3萬平方米,由朝覲祭拜區、碑林區、休閒區、森林公園區組成,建有山門、欞星門、祭拜大殿、東、西配殿、碑廊、井亭等建築,元、明、清各代數條甬道縱橫其間。舉目望去,顓頊陵冢居東,帝嚳陵冢居西,兩冢並峙,這在帝王陵寢中極為罕見。2000萬平方米槐林環抱陵區,生態環境良好,陵區內有鳥柏、錦雞爾等稀有植物 300多種,彷彿置身於原始森林之中,給人一種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感覺。 2002年,內黃縣人民政府為緬懷聖祖功德,弘揚華夏文化,將每年的農曆三月十八顓頊帝生日這天定為祭祖日,並列為定製。每逢此時,帝陵內即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數以萬計的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祭祖,雲集帝陵,共享古老燦爛的黃河文化!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顓頊贊

三國魏·曹植

昌意之子,祖有軒轅。

試誅九黎,水德統天。

以國為號,鳳化神宣。

威暢人極,靡不衹虔。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帝嚳贊

三國魏·曹植

祖有軒轅,元囂之裔。

生言其名,木德治世。

撫寧天地,神聖靈察。

教訖四海,明並日月。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吊顓頊城賦

明·王崇慶

帝高陽之有道兮,既明且清。

徙窮桑之故墟兮,來圍於斯。

嗟大化之既澆兮,大古日漓。

撫長陵以舒嘯兮,飛鳥沒而猿悲。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高陽墓

清·馬允剛

十丈巍峨表帝丘,澶淵南望水東流。

佳城終古傳高壘,元化千年仰聖猷。

雲滿寒原龍護衛,風生春樹鳥鉤舟。

巋然孤峙松楸古,樵牧由來莫妄投。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鮒嶺聖冢

清·王鼐

平沙突兀見崗巒,古帝雙陵並峙蟠。

狐兔野蹤穿曲徑,藤蘿蔓衍礙重欒。

硝河掩映隨灘注,鮒嶺荒涼閱歲寒。

曾拜享堂虔祀祝,瞻依金闕佩珊珊。

河南內黃有一座二帝陵,名副其實的華夏文化聖地

鮒鍝山詩

清·郜煥元

峨峨鮒鍝山,遙帶窮桑月。

古帝舊藏弓,搖光氣不滅。

內黃二帝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