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許知遠讓姜文說出了心裡話

姜文為了即將上映的電影《邪不壓正》上《十三邀》接受了許知遠的訪談。許知遠因為“善於尬聊”而走紅,恰恰是他這種被群嘲的知識分子立場和笨拙發問,才容易讓嘉賓說出平時宣傳不會說出的話。

看姜文以往的訪問大多像是恃強凌弱,他牢牢把握著話語權,遇到特別表面的問題,看心情。如果是年輕女性的話會開開玩笑。

《十三邀》許知遠讓姜文說出了心裡話

一問到嚴肅問題呢,姜文就像只狡猾的狐狸,談話很難進行到深層次。當別人試圖抓住某個點將姜文歸類,他總是否定:“我沒有,我不是。”幾番唇槍舌戰下來,你就乖乖聆聽姜文的教誨吧!

按馮小剛的話說,姜文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跟他說話累,腦子跟不上。許知遠對姜文的評價是“自成系統”、“有野生性”、“身上理性與非理性都特別強烈的一個人”。在《十三邀》裡,許知遠比其他主持人更進一步地挖掘了姜文的內心世界。

《十三邀》許知遠讓姜文說出了心裡話

他們的談話就像兩個語言系統碰撞,當許知遠拋出一個觀點時,姜文的第一反應是否定,然後他用自己的方式來解讀,雖然有時大意差不多,但經過姜文之口就生動許多。

姜文說:

1、藝術家只能表達自我,歷史只是可以藉助的工具,創作者表達的並不是歷史本身,而是自我。

2、各種電影名字就是給生活給的外號,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邪不壓正》,然後用想象把細節和感受放到裡面。

3、世上有三種人:寧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之!應如是。我屬於第二種。

4、主觀的真實最有意義,就是所謂的印象,但印象也是在精確之上的。

5、歷史本來就是戲謔的,我對生活沒有惡意。

6、我看過最好的,最恐怖的電影是《禁閉島》,開始那個警察帶著槍,坐著船到那個島上去,他要判一個案子,演了很久了發現其實他是那個被抓的人。對我來說,生活充滿了這個,我不能分析自己,只能假裝能分析別人。

7、我不知道電影傳統,對傳奇感興趣。我覺得(英若誠)這幫人有本事,他們用思想、理解力塑造人物,你不讓他演戲,他也能幹別的,在哪裡都有本事。

8、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中心,誰當中心都可笑。

9、所謂的自我懷疑只是加深一個印象:我和他人不一樣,我們有距離。他看不懂我的電影,那我們之間有距離,他看得懂我的電影我也納悶:我沒這麼想啊!所以,人生就是建立在誤讀之上的。

10、老了我最想做三件事:第一、寫小說,想怎麼寫怎麼寫;第二、作一首曲子;第三、畫畫。

以上是這次訪談讓我印象深刻的金句。訪問姜文的人都覺得他太自信太強勢了,卯著勁想讓他暴露出軟弱的一面,當許知遠問到生活中有沒有充滿失敗感的時刻,姜文說:當然有,很多。

他說起了自己的母親,去年三月份剛去世,母親是教師,脾氣比較急躁,姜文多次說過母親不愛他演的戲,最愛看王志文演戲。“我考上中戲她也不高興,我買了房她也不願意住,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看見我做的事高興。有時候我覺得生活沒招,才拍電影假造一生活,我回到現實,面對的是十幾歲一樣的困境。”

《十三邀》許知遠讓姜文說出了心裡話

《十三邀》許知遠讓姜文說出了心裡話

想必許知遠也沒想到姜文會主動說起這件事吧,所以內心還有點小竊喜。但是一說到宏大的問題姜文都比較謹慎,在許知遠的認知裡,姜文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他從屬於更高端精英圈的一部分,但姜文並不想談及他從哪裡得到的滋養,這是許知遠訪談中最遺憾的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