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價格居然是這樣被“預測”出來的?看完你還會追漲殺跌嗎

股票價格居然是這樣被“預測”出來的?看完你還會追漲殺跌嗎

前面兩期我們說到了60、70、80年代的投機泡沫,有很多精彩故事,對大家肯定深有啟發。但在投資領域,即使事先得到警告,你也很難真正重視起來。投資者需要正確的市場價值判斷標準--既不完全依賴基本分析,也不像空中樓閣那樣虛無縹緲。

1,股票定價的基本決定因素

決定股票真實價值或者內在價格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基本分析理論家認為,股票的價值取決於“未來從股票中獲得利潤回報的現值”,如果從長期持有(而非投機的頻繁低買高賣)的角度,其實這樣的投資者關注的就是---長期股息現金流。這樣股票的價值就等於:預期公司未來支付全部股息的現值。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四大重要因素:

1)預期增長率。

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發現”。

舉個例子,印地安人1626年把曼哈頓島以24美元的價格賣給英國人,很多人現在一定認為,是印地安人上了白人的當。但是如果換個思路,這個印地安人將24美元存入銀行,每半年結息一次,年複利6%的話,現在這筆錢早已超過500億美元,它的子孫後代可以買回經過開發的這塊土地的絕大部分了。這就是複利的魔力!

股票價格居然是這樣被“預測”出來的?看完你還會追漲殺跌嗎

不同的預期增長率,還會導致這個複利槓桿發生巨大的差異(如上表)。假設股息的預期年增長率達到15%,則意味著5年後股息就能翻番。

但是這種增長率能維持多久呢?

首先,股息增長總會有停止的那一天,和大多數生物一樣,公司、行業也存在生命週期。很多一百年前的公司,哪怕當時有500強排名都能靠前的,現在都不復存在了。行業也是一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所以保持一直增長都很難,更別說“保持不變的增長速度”了,因此,要尋求合理的股價評估辦法,就必須考慮到股票的不同增長前景。

於是我們得到基本分析的第一條重要準則:

規則1:股息和利潤增長速度越快,維持高增長率的時間越長,理性投資人就越是願意為其支付較高的價格。

2)預期股息派發。

同樣預期增長率的公司,願意持續支付股息的,無疑會讓你舒服些。反之,要擔心那些沒有增長或低增長,即便它支付股息再多,也要避而遠之。

另外,要提防那些送紅股發股息的(股利),比如1:1送股,送股後股份數增加一倍,同時每股利潤也砍掉一半,理論上每股股價也會掉一半,說白了就是數字遊戲而已。它的唯一好處就在於,股價更低,更多人可以買得起;另外股價的“下降”也可能促使一些人出現搶購的心理。

於是我們得到基本分析的第二條重要準則:

規則2:在其他條件相同下,現金股利(股息)佔公司利潤的比例越高,理性投資人就越是願意為其支付較高的價格。

3)風險程度。

股票聲譽越好,風險也越低,其質量就越高---藍籌股就被認為有“優質溢價”。股價相對於全市場的平均水平的波動越大,個股風險也越高。

比如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大盤跌20%,它只跌10%;而思科公司,大盤跌20%,它能跌40%。很顯然,前者是普通人都能適合,後者則只適合高風險、愛賭博的人。當市場向好時,愛賭博的持有思科公司的賺的更多,但市場下跌時,持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穩健投資人顯然更容易挺過來(損失控制在有限範圍內,不必每夜為股票而不眠)。

於是我們得到基本分析的第三條重要準則:

規則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股票的風險越低,憎惡風險的理性投資者就越是願意為之支付較高的價格。

4)市場利率水平。

如果股票的收益水平低於市場利率水平,則大家肯定把錢寧願存入銀行、或者債市(如果債市的利率足夠高的話);反之,市場利率水平較低,會刺激大家把錢存入股市。銀行、債市與股市之間確實存在這一蹊蹺板效應。

於是我們得到基本分析的第四條重要準則:

規則4:其他條件不變,利率越低,理性投資人就越願意為一隻股票支付更高的價格。

最後小結下,公司盈利增長率越高、增長持續期越長、股息支付越多、而股票風險和市場利率水平越低,則股票的基本分析價值(以及市盈率)就會越高。這些規則已經被寫成數學公式,以方便計算股票的定價。

另外還需要大家謹記兩條告誡:

告誡1:對未來的任何預期都無法當場驗證,預測未來的收益和股息其實很難,有時甚至是碰運氣。預測不僅需要經濟學家的專業技能,還需要心理學家的敏銳洞察,更重要的是冷靜客觀;預測本身就建立在大量可能並不可靠的假設條件上面,投資者不能過度迷信“預測”。

告誡2:不可能從不完善的數據中計算出確切的數字。

舉個例子,假設某分析師研究了A公司,得出結論--公司未來將長時間保持高增長,期限至少10年。然後該分析師根據公司當前的股息、股息預期增長率、市場一般利率水平、股票風險等因素來計算股票價值後,發現評估價值實際低於當前的股價(現在的股價高估了)。

這時是認為“股價偏高”放棄推薦麼,還是修改下條件,將增長期從10年修改到11年(看似也不是什麼大事),這樣就能得到評估價值高於當前股價,從而依據這一“精準分析”得出“推薦買入”的策略建議了。

這裡面的要害在於,增長期越長,未來股息就越多,股票的“現值”(即當前股價)也就可以更高。如果11年增長期不夠,那就12、13年......只需要動動增長率、增長期,分析師可以輕鬆操縱股票的“合理價值”。考慮到人性弱點,你很難指望分析師們能客觀公正的測算出某隻股票的價值。

案例給我們的啟示:股票內在價值的數學計算公式的準確性,是建立在對未來預期這一不確定的基礎之上的,公式中很多變量只是粗糙估計,這種定價很難“準確”。

2,股票定價規則的驗證

首先,股票預期增長率越高,股價就越高?

因為股價是個絕對數,不同公司股票很難直接對比,我們換為市盈率來取代股價。這時候問,預期增長率高的股票,其市盈率是否也高?答案是肯定的!

股票價格居然是這樣被“預測”出來的?看完你還會追漲殺跌嗎

這一規則還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的投資。比如,如果你關注一隻預期年增速10%的公司,市場上該類公司的市盈率為20倍,但你最偏愛的股票市盈率高達25倍,那顯然是不適合此時購買的。

其他幾個規則,也可以做類似驗證,股價的波動似乎還是遵循基本分析原理的,還是有點理性的。

3,股價有一定的內在邏輯,但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股價形成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基礎變量,甚至難以預測。就拿增長率和市盈率來說:

股票價格居然是這樣被“預測”出來的?看完你還會追漲殺跌嗎

IBM的市盈率幾次急劇的下降,其實並沒有增長率急劇滑坡作為背景因素。

同樣,用新興成長股與標普500指數之間的溢價變動對比後,同樣會出現鬱金香泡沫那會的高溢價、也會有泡沫破滅一地雞毛時的低估值。

股票價格居然是這樣被“預測”出來的?看完你還會追漲殺跌嗎

所以,用任何一年(或短期)的股價關係作為市場的普遍標準,來預測未來股價,是非常危險的。這可能讓那些相信存在股價評定標準的分析師、投資者“沮喪”。但至少,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的股票市場價格,我們理智的投資人能避免那些投機者常犯的“追泡泡”的錯誤。

4,基本分析的其他方面:

講個故事,兩位哲學家爭論一個東西,分別找到了善於調解的猶太教士。第一位哲學家說完理由後,猶太教士回答“你是對的”;第二位哲學家說完理由後,猶太教士也回答“你是對的”;這時旁觀者被搞暈了,說明明是相反的觀點,你為什麼認同都是對的呢?然後猶太教士還是回答:你是對的!

基本分析理論、空中樓閣理論,就是這樣兩個爭論方,而我們的態度和這個故事有什麼關係呢?除了上述幾條規則、告誡,還有哪些影響股價的因素?知道了這些,我們投資中如何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